地球的运动分为 “地球自转”和 “地球公转”两个框题。本课件遵循教材设计思路,以图文结合、动图展示、实验活动等丰富形式,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拉进地理知识学习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以实现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同时,加强其地理实践力的提升。 1.3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等基本特征; 2、结合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和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3、结合地球公转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和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重点】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演示,及其基本特征的总结; 2、地球自转与产生的现象和生活生产实例关系的说明; 3、地球公转与产生的现象和生活生产实例关系的说明。 【难点】 1、地球自转与产生的现象和生活生产实例关系的说明; 2、地球公转与产生的现象和生活生产实例关系的说明。 第一课时 【课时内容】地球的自转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的新闻,强调巴黎奥运会在当地时间7月26日19时30分开始,但国内的观众却需要等到27日凌晨1时30分才能观看到奥运开幕式。提问:为什么国内和巴黎的时间会出现6个小时的时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进入到今天的学习———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展示地球自转动图,并结合P21正文,利用表格归纳总结出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环绕中心、定义、方向与周期。此时,提问:现实中地球是直立旋转的吗?随后强调地球自转轴是倾斜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2、开展实验: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利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引导学生从赤道角度、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三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得出:赤道角度-自西向东;北极上空-逆时针;南极上空-顺时针(“北逆南顺”)的结论。此时需强调,地球都是自西向东旋转,只是在南北极上空视觉上存在差异。随后进行地球自转方向的绘制。 (承转:地球在自转,会产生哪些现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到吗?) 3、开展P22活动:演示地球自转,思考地球自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参考步骤逐步演示,可得出以下结论:昼夜现象—地球是个不透明球体→在太阳照射下形成昼夜现象,随后展示图1.18,在图中认识昼半球和夜半球。 (承转:地球在不转动的情况下,产生了昼夜现象,如果地球转动起来,又会产生怎样的现象呢?) 二、地球自转的现象 1、昼夜交替:展示地球自转动图,可以总结出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昼夜现象→地球不停自转→昼夜交替。随后展示地球昼夜更替的动图,引导学生认识晨昏线,并结合地球自转,区分晨线与昏线。 2、太阳东升西落:展示地球自转动图,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转天不转,从视觉上感受到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此时可举例帮助学生理解相对运动。 3、时差:展示地球自转动图,地球自西向东旋转,较东边的地区比较西边的地区更早见到太阳,更早经历完一天,因此,东边时间比西边早。在同一时刻,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就会出现时间的差异。此处就回答了在国内熬夜看奥运开幕式是必然的。 4、开展P22活动:演示地球自转,思考地球自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自主组织语言,解释美国纽约与中国北京的时间差异,以及结合自身体验,说说人们一天中的作息时间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5、开展P22思与学:是地转还是天转?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总结出三个时段的观点:“地心说”→哥白尼“日心说”→地球在自转且围绕着太阳运动,同时太阳不是宇宙中心,只是一颗恒星。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忆梳理本节学习内容,重点总结归纳地球的自转现象: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