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0367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备课资料【教学设计+说课稿+同步练习】 (5份打包)

日期:2024-11-2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22438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打包,5份,练习,同步,课稿,教学设计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 2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是地理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重 点内容,也是历年高考命题中常见的内容之一,同时由于受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 难点也较多。学好本节内容将有助于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达到学 以致用的目的。 2、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⑴了解正午太阳高度、四季、五带等基本概念 ⑵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纬度变化规律 ⑶理解四季、五带的形成和划分 (二)能力目标: ⑴能准确地画出和识读“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能说明地球上不 同地带在不同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及季节变化状况。 ⑵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空间立体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发展变化的。 3、教学重、难点及依据: 由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有规律的变化是形成四季、五带的原因,同时又 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本节内 容的教学重点,又因为学生在学习中涉及到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晨昏线的倾斜等 空间想象,而绝大部分学生初中地理基础差,空间想象力薄弱,所以理解和掌握昼 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又是本节内容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1、 多媒体演示法。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 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去展示地球的空间运动,为了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充 分利用课程资源,我这节课将利用多媒体动画来展示地球的运动,通过这样的 一个展现可以生动形象地使学生获得连续、动态、真实的感性材料,化静为动, 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更好地、更形象直观地去认知地球的空间运动,从而能 够更好地掌握地球运动带来的地理现象,有效突破难点。 2、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 3、归纳推导法。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三、说学法 (1)读图分析法。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掌握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同时能加强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2)自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相互交流学习,得出结论。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通过提问:“进入秋季了,昼夜长短和前段时间有什 么变化?”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新课教学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首先让学生观看在北半球任取的一地点P随地球自转一周的动画,比较P点位 于昼半球和夜半球的时间长短,通过这一动画演示来使学生掌握判断一地昼夜长短 的方法,即只要判断所求地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即可。 (2)用多媒体展示图组“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光照图”,让学生读图分析二 分二至日全球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情况,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我将通过提问来 督促促使。分析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后,播放全球昼夜长短随太阳直射点移 动而变化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动画分析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最后归纳总结出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并补充昼长、夜长的计算方法及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方法。 之后展示几个相关的练习题叫学生课堂上完成,做到当堂训练,及时反馈,便于学 生自查和教师了解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3)讲完这部分内容后布置一个探究活动,即南极圈内地区与北极圈内地区相比, 其同纬度地区的极昼、极夜天数是否一样长,为什么? (4)由于课本上没有昼夜长短的动态变化图,为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可以演示动画 留下课件。 1、 正午太阳高度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