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03673

【2025新】第五章5.2.2《气温和降水》 课件+教学设计--初中地理湘教版七上

日期:2025-11-20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7次 大小:1879373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版,地理,初中,教学设计,课件,2025
    气温和降水作为气候的两个重要要素,是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本节课包含“气温”、“世界气温的分布”、“降水”、“世界降水的分布”和“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五个框题。本课件以体感温度≠天气预报的气温这一常见的认知误区引起学生的思考:气温是什么?随后以天气预报为背景资料,让学生直观了解气温的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差异。同时突出读图的中心思想,引导学生认识并利用判读气温曲线图和等温线分布图的方法解决问题,以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区域认知。展示图文资料,让学生直观了解降水的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差异。同时突出读图的中心思想,引导学生认识并利用判读降水量柱状图和等降水量分布图的方法解决问题,以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区域认知。 5.2.2 气温和降水 第二课时 降水 【教学目标】 1、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重点】 1、世界降水的分布特点的描述与归纳。 【难点】 1、世界降水的分布特点的描述与归纳。 【课时内容】降水和世界降水的分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你知道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是哪里吗?请大家看一则视频,认识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乞拉朋齐。大家通过视频,可以了解到乞拉朋齐的降水时间非常长,且量非常大。相较于北京等地,一年的降水量更是多出几十倍。由此,我们可以感知到降水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发生变化,在世界上的分布还存在空间差异。那我们这节课就进入到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的学习。 一、降水 1、展示降水各种形式的图片,提问:结合生活实际,降水会存在哪些不同的形式?常见的形式又是哪几种呢?可得出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思考降水是如何形成的? 2、播放降水形成视频,引导学生结合视频思考问题。 3、结合图示讲解降水的形成条件:需满足两个基本条件: 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 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并形成降水。 4、引导学生思考:结合降水的形成条件,说说为什么夏天从冰箱中拿出冷藏的饮料,其容器表面会形成大量水珠?→从冰箱中拿出冷藏的饮料温度低,空气气温高;空气中水汽遇冷在饮料容器表面冷却凝结成大量的水珠。 5、讲授降水的主要类型:依据降水形成过程中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种主要类型即对流雨、地形雨和锋面雨。 6、结合图片及视频,直观演示并讲解三种降水类型的定义和特点。 7、引导学生认识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以及降水的测量工具:雨量器及其单位:毫米(mm)。随后播放视频,加深学生对降水量以及如何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的方法的认知。 二、世界降水的分布 1、展示图5-14,通过读图,可以看出世界各地降水分布不均,引申出等降水量线以及等降水量线图,随后可类比等高线和等温线简要介绍两者的含义。 2、开展P90活动:判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步骤引导学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纬度地带的降水差异:赤道附近各地和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差异很大,得出规律①: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因素; (2)同一纬度地带大陆东西岸从沿海到内陆的降水差异: ·南北回归线附近东西两岸年降水量存在差异,得出规律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较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海陆因素; ·中纬度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年降水量存在差异,得出规律③: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海陆因素。 3、展示实景图及其文字材料,介绍世界的雨季———乞拉朋齐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4、结合世界地形图,说说乞拉朋齐为什么能成为世界“雨极”? →规律四:山地地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忆梳理本节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5.2.2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主要形式:降雨和降雪 降水的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