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6届湖北省孝感市楚天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2025.1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考古材料表明距今五六千年前中原地区就已经出现了人工铜制品,但我国冶铜技术发展缓慢,直至商周始终没有形成较大的生产能力。而同时期却出土了许多玉器,以玉斧、玉钺、玉琮等为代表的“礼制”文明十分发达。材料主要表明( ) A.青铜器未应用于农业生产 B.玉器是中华文明重要特征 C.社会阶级的分化日益明显 D.早期国家生产力水平低下 2.2025年6月光明日报刊登了考古工作者在今青海玛多县扎陵湖北岸发现一处37字秦代摩崖石刻题记的一篇文章,其记载了秦始皇遣使前往“昆仑”寻访仙药的内容。该石刻引发了历史、考古、古文字学等多个领域学人的广泛关注,下表是双方观点依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支持依据 篆刻字体为典型秦小篆、文字内容与时代书写特征符合、其他地区出土简牍证实秦始皇下令寻找仙药、与同地区其他岩画风化程度相似 质疑依据 石刻为砂岩如何在2000多年风化中保存至今、部分文字释读和书写习惯存疑、如何在三个月的时间到青海、部分刻痕疑使用现代工具 A.史料的应用首先需辨析真伪 B.实物史料价值高于文献史料 C.该石刻史料价值高可认为真 D.考古主要依靠现代科学手段 3.淝水之战前谢氏家族不少成员皆在朝廷中担任要职,如谢安坐镇建康以尚书事总揽朝政,其弟谢石统兵驻守淮南,兄子谢玄、谢琰率军统战。淝水战后不及二年,谢安在皇帝和宗室的压力下离京外驻广陵,让出了中枢相权;三年甫过,谢玄又退居会稽,让出北府兵权,到谢安、谢玄死后陈群谢氏再无独当一面之人。据此可知当时( ) A.门阀士族垄断政治权利 B.君主专制遭到严重削弱 C.士族专权受到一定冲击 D.南北方民族矛盾的加剧 4.宋代江南水田的耕作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麦、粟、豆类等北方作物在江南有广泛的种植,宋朝政府也在全国许多地区劝导农民试种麦、豆等作物。据此可知( ) A.江南经济超过北方传统经济区 B.宋代出现稻麦轮作的耕作方式 C.农业种植上政府起主导作用 D.人口迁徙促进作物种植交流 5.明清时期,经史时务策是贯通乡试、会试和殿试的唯一科目。根据现存的明代《乡试录》《会试录》统计,仅正德、嘉靖年间,以治河或漕运为议题的乡、会试策问就有至少13道,具体内容涉及治河与保漕、河运海运之争、治河人才的选拔等诸多内容。这一现象最能说明( ) A.明清八股取士制度流于形式 B.明清国家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C.明清科举对实务能力的重视 D.治河漕运成为核心政治议题 6.在开埠之前,上海传统土地关系可分解出田底权、田面权、铺面权和地基权等多种形式,土地交易可分为绝卖、活卖、典卖等。1843年上海开埠后,英国人提出要买绝土地,遭到上海道台的拒绝。经一年多谈判,双方最终确定永租制,即英人只能购买土地使用权,而所有权仍属于中国政府。这表明( ) A.英国改革了中国传统的土地交易模式 B.清政府在外交博弈中坚持了土地主权原则 C.永租制是中国近代土地私有化的开端 D.中国传统的土地关系和管理制度彻底解体 7.下图为民国时期画家张乐平的作品《三毛的大刀》(最后一句为“我不信东洋鬼子的颈子比树干还硬”)。这幅作品反映了( ) ①现代主义的绘画风格②中国抗战的坚定意志 ③团结抗日的价值取向④画家本人的家国情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1946年10月,上海《文汇报》发起了一次关于时局问题的民意测验,结果如下表。由此可推知( ) 问题 甲、关于驻华美军 乙、关于内战 选项 A.赞成 B.撤军 C.无关 A.赞成 B.停战 C.无关 人数 95 18716 96 246 18597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