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题 第六课第三框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为核心内容,探究历史唯物主义等基本原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明确认识的本质,理解实践的特点、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了解社会历史的本质,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人的价值,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本框题是统编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三框。主要包括三目: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本框既是对前一课内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延伸,又是第六课的升华、总结。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是本框的核心内容,本框教学内容贯彻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重点强调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2.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单元的学习,高二学生基本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通过生活中的现象,了解哲学知识,但是还不能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同时,高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对于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问题,并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主见或者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有失偏颇,所以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此基础上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实现方式。 3.目标确定 课标要求 课程要求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探索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解析价值观差异与冲突产生的社会根源,能够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科学精神】能运用价值的创造和实现原理分析社会现象。 【公共参与】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难点:理解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课:总议题 劳动创造幸福 奋斗铸就伟大教师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 本节课我们围绕总议题“劳动创造幸福 奋斗铸就伟大”,探究三个子议题: 1.点点水花 汇聚成金 2.栉风沐雨 披荆斩棘 3.不忘初心 继续前行 多媒体呈现:总议题、子议题及核心素养目标。学生活动 齐声朗读核心素养目标,宏观把握本框所学内容。 设计意图 通过习总书记的话,有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及兴趣,引导学生懂得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培养劳动精神。为本框的学习起到重要的过渡作用。学生齐声朗读核心素养目标,在学习具体内容之前,先从宏观层面整体把握本框的知识架构,有利于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环节二:新课讲授子议题一、点点水花 汇聚成金 教师活动 播放视频:全红婵跳水艰苦训练到夺金的历程。 议学任务一 (1)全红婵是通过何种方式来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2)总书记为何倡导弘扬劳动精神? 学生活动 结合视频、教材和已有知识基础,了解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劳动既是为社会创造价值也在实现自身的价值,进而认同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议学小结 1.劳动重要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的存在方式。 彰显和发挥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