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中毕业生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 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 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艺需要人民。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 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列宁说:“艺术是属于人民的。它必须在广大劳动群众的底层有 其最深厚的根基。它必须为这些群众所了解和爱好。它必须结合这些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意 志,并提高他们。它必须在群众中间唤起艺术家,并使他们得到发展.”人民生活中本来就 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 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一切轰动当时、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反映的都是 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 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古诗源》收集的反映远古狩猎活动的《弹歌》, 《诗经》中反映农夫艰辛劳作的《七月》、反映士兵征战生活的《采薇》、反映青年爱情生活 的《关雎》,探索宇宙奥秘的《天问》,反映游牧生活的《敕勒歌》,歌颂女性英姿的《木兰 诗》等,都是从人民生活中产生的。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的“安 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李绅的“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等等,也都是深刻反映人民 心声的作品和佳句。世界上最早的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史诗,反映了两河流域上古人民 探求自然规律和生死奥秘的心境和情感。《荷马史诗》赞美了人民勇敢、正义、无私、勤劳 等品质。《神曲》、《十日谈以、《巨人传》等作品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蒙昧 主义,反映人民对精神解放的热切期待。因此,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 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 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大理州2026届高中毕业生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1 2 3 6 11 12 15 18 19 答案 B A B D C A B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 1.(3分)【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定位、分析、区别的能力。 A项正确对应材料一中文艺脱离人民的后果与列宁观点的逻辑关联:B项准确概括了 材料一用中外作品论证文艺与人民关系的思路:C项“成为农民唯一的信仰”表述绝对化, 与材料二中“远不是简单的生存依赖”“一种关乎生命本体意义的伦理信仰”的描述不符, 且“批判意味”无文本依据:D项符合材料二对宁绣绣形象转型的分析。 2.(3分)【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中的事实、观点进行合理判断的能力。 A项准确提炼了材料一的结构层次;B项“只要…就”的表述过于绝对,而且原文 是“一切轰动当时、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反映的都是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选项只表述 了“人民心声”。C项紧扣材料二中“土地伦理”叙事核心与现代性冲突的呈现;D项正确 解读了封大脚行为的情感与文化内涵。 3.(3分)【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中心和主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