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08595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1-1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9次 大小:16570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福建省,历史,答案,图片,试题,期中
  • cover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适应性练习 历史 1. 全卷共8页,有二大题,3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考生 2. 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在试卷上作答无放。 须知 3. 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它试题用黑色字迹中性(签字)笔 作答。 一、 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图片示意北京人打制的石器,其石料主要来源于周口店附近的岩石,这些 岩石含有耐温、坚硬的矿物,适合制作石器。这佐证旧 石器时代人类( A分布很广泛 B.有因地制宜的智慧 C.生产技术定型 D开展区域商品交换 2原始人类种植农作物,获得生活来源,有利于定居。在此基础上,鲧作城郭,尧作宫 室。据此可知,原始农业发展() A.缘于物种交换B.保障富裕生活C.仰赖杰出人物 D.催生文明社会 3.俗话说“水火不容”,但古代先民却烹饪上实现了“水火相成”。只要水、火之间有 一层薄薄的隔离,它们就能共存相成。半坡先民解决这一问题使用的方法是() A.人工取火 B,种植水稻 C.制作陶器 D.建造房屋 4.浙江钱山漾遗址属于良渚文化,出土稻谷、磨制石犁。这说明良渚文化() A.经营农耕生活 B追求精致生活 C.社会阶级分化 D.出现早期国家 5.距今约4300-4000年的陶寺古城遗址,城内出土的遗物有陶器、玉器、骨器、 铜器等,发现了宫殿区、仓储区、祭祀区等重要遗迹。城内外还发掘了1300余 座墓葬,且表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化。这可以印证当时() A.出现了早期国家 B.长江流域进入了文明社会 C.分封制开始瓦解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 6.“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 谓诸夏是也。”据此可知,华夏族() A.通过交融而形成 B.以炎黄为人文初祖 C.靠战争加强交往 D.民族认同影响政治 七年级历史一1一(共8页) 7大再治水,舍小家为大家,努力消除水患。后来,舜顺应民意,把部落联盟首领位 置交给再。这表明( A.大禹生活方式简朴 B.王位继承制变化 C禅让制重视贤与德 D.舜塑造良好家风 8.关于时间轴中①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0年 ① ② ③ ⑥ A.约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 B.约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 C.约公元前20世纪80年代 D,约公元前21世纪80年代 9.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作“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作“立家”。士庶民把 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据此推知,分封制 A强化血缘与政治的联系 B.埋下分裂割据隐患 C.突出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D.淡化民众等级观念 10.西周年间,各地诸侯向天子进贡时,同姓诸侯、异姓诸侯均和天子一同开展射箭 运动,天子箭靶色彩规格高于诸侯箭靶。据此可知,分封制 A.扩大疆土 B.侧重血缘 C.传播文化 D.等级森严 11.春秋前,诸侯国之间边界模糊,有大量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缓冲区;春秋战国 时,诸侯国之间界线逐步清晰。其变化的根源是( ) A.兼并战争加剧 B.井田制度推广 C.生产技术进步 D.土地兼并加剧 12春秋时期体育发达,“尚武之观念,遂深入于人心,忠勇义侠之士,蔚然为一代之 光”。其根源是( A.诸侯纷争战事频繁 B.统治阶级重视享乐 C.民族交融民风剽悍 D.商鞅变法奖励军功 13胡曾在《流沙》中写道:“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该诗描绘 的场景发生于()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 D.两汉时期 14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礼器风格兼有北方戎族色彩,晋国公室也多次与戎狄 通婚,赵国的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改革,这些史实 A.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 B.说明少数民族文化日益成熟 C.表明分封制度已经走向崩溃 D.印证了民族交融趋势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一2一(共8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