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08633

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日期:2025-11-1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4次 大小:8088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江苏省,11月,图片,试题,历史,期中
  • cover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4小题,每题1.5分,共21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是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情况简表,据此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人类化石200余件,分属40多个个体 5个灰烬层及大量动物烧骨 动物化石100多种 石器10多万件 A.北京人遗址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遗址 B.北京人遗址考古发掘丰富 C北京人从事狩猎活动并开始饲养牲畜 D北京人过着定居生活 2.下列文物中能够代表新石器时代物质文化水平的有 ④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⑧④⑤ 3.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虫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 的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B.半坡遗址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窑场 C.黄帝生活在五六千年前,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D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 4运用表格整理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请把下表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中的两 处空白补充完整 朝代 开国君主 建立时间 都城 亡国君主 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 阳城 桀 商朝 汤 约公元前1600年 名 纣 西周 周武王 公元前1046年 周幽王 A.禹殷 B.禹镐京 C启殷 D启镐京 5.下面历史笔记少记了一项内容,请依据表中的史实判断这位历史人物是 历史人物: 生活年代:春秋 口号:尊王推夷 承要大臣:管仲 事迹:春秋首新 A.晋文公 B.周武王 C.楚庄王 D.齐桓公 6.吕不韦在撰写的《吕氏春秋》中,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 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得益于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 B.使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加剧了当时的分裂局势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7.《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 政由方伯。”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当时 A.周平王东迁洛邑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B.春秋争霸的过程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C.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争霸,王室衰微 D.战国七雄之间兼并战争连绵不断,越来越激烈 8.“春秋时代,秦、楚等国开疆拓土,力图争霸中原,但还是被各中原诸侯国视为夷狄。 战国时期,秦、楚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 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体现出 A.春秋争霸推动了国家的统一 阝春秋争霸促进了民族交融 C.春秋争霸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D.春秋争新带来了深重灾难 9.《商君书》记载:能得(敌军)甲首(甲士之首级)一者,赏爵一级,益(增加)田一顷,益 宅九亩。该措施对秦国的影响是 A.增加了粮食产量 B.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C.产生了阶级分化 D.保护了贵族特权 1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 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以下材料体现的共同思 想是 ·以百姓心为心。 一《道德经》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一《管子·牧民》 ·民为费,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A天人合一 B.崇德尚贤 C以民为本 D.兼爱非攻 1山.《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这说明老子 A.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B.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C.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 ,D.主张“兼爱”,强调“非攻” 12.下面材料共同说明了 甲骨文记载:“辛已卜,争贞:今者王共人呼妇好伐土方。” 考古发现:妇好的蓝葬出土了100多件 (武丁卜辞问:商王召集人马,命令妇好征伐土方) 青铜兵器,显示其重要军事家身份 A.甲骨文造字特点 B.商朝时期的青铜文明辉煌灿烂 C.文献史料可与考古发现相佐证 D.私有观念的产生 1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