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柳州市柳州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 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73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秋笔写千秋 之江轩 中国历来讲求“文以载道”。仓颉造字,人们从而有了传情达意的书面载体;文人遣词造句,时代发展的印记便跃然纸上。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而至如今的散文、小说等等,无一不印证“文变染乎世情”“文章合为时而著”的道理。 “不求好句,只求好意”,欧阳修劝勉写文章不必追求华丽辞藻,而是要有立意和思想;“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创办《晨钟报》声声疾呼,试图唤起“民族觉醒”。千秋文章见证并推动人类从蒙昧步步走向文明,新闻媒体也在这条路上勇毅前行,如今,我们该如何锻造一支千秋笔,继续书写新时代?文章与时代紧密相连,字字句句跨越千载尚有余温,让我们得以对话古今、感怀生发。 文章是时代之心灵。除了记录历史起承转合、时人喜怒哀乐之外,文章还成为直指人心、指引人类的思想力量。早在“轴心时代”,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古印度的释迦牟尼,中国的孔子、老子等往圣先贤,凭借深邃的哲思,发出声声“诘问”,以不朽的经典引领时代、超越时代。许多先贤遗留下来的经典文字,至今仍被反复吟咏传诵,启迪人心。 文章是时代之镜照。“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经典文章的字里行间蕴藏着时代万千气象。鸿篇巨制如《二十四史》便记录了历史兴衰、人物成败,读来可窥不同时代的变迁;雨果《悲惨世界》中尽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波澜壮阔;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绘出一幅俄国卫国战争时期的社会长卷……恰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写的“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文坛灿若繁星,捧出每一个时代的千姿百态。 文章是时代之先声。敏锐捕捉时代脉动的文章作品,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引领思潮。苏轼有言“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颂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笔为戈激起爱国浪潮,进入“觉醒年代”;西方文艺复兴,多位文学巨匠挣脱中世纪神学的桎梏,呼唤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相比一般的文学创作,新闻作品以其更强的时效性、真实性反映时代,并影响时代。革命建设时期,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撰写大量新闻文章,极大激发民族精神;《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作品感召无数共产党员接力奋斗,成为新闻史上的精品佳作。微渺如个体、宏大如时代,都期待“为人”“为时”的好作品、大文章。这样的文章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 始于真我,成为大我。好文章绝不止于一己悲欢、孤芳自赏的“小我”,而是“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真我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大我则是走到更开阔处,将格局视野拓宽至国家民族甚至人类命运。范仲淹可以婉约吟诵“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也可以满怀豪情写下“羌笛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鲁迅有“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之句,在风雨如晦之际更呐喊“我以我血荐轩辕”。他们无不心有真我、胸怀大我。 能见浪花,也见河床。《诗经》描述“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历经千年,我们仍能看到“泾渭分明”的自然奇观,重要原因在于河床的走向未曾改变。“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置身时间长河写作为文,既要善于采撷时代翻腾的朵朵浪花,也应深潜漫溯,窥见“河床”的走向。当我们读《红楼梦》,可以读“金陵十二钗”的悲欢离合,也可品小人物的人生际遇,这本巨著的“河床”正是当时的社会百态,大至皇家官场、宗族文化,小至饮食服饰、诗词礼仪,皆为历史文化绵延中生动鲜活的注脚。而在新闻领域,除了要留意细微如“草木青”,还需要具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