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09818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1-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7次 大小:33292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四川省,语文,答案,图片,试题,考试
  • cover
2025~2026学年度上期高中2025级期中考试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 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阅读(74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 网络”。这种格局和现代西洋的“团体格局”是不同的。在团体格局里个人间的联系靠 着一个共同的架子;先有了这架子,每个人结上这架子,而互相发生关联。生活相依赖 的一群人不能单独地、零散地在山林里求生。在他们,“团体”是生活的前提。可是在 一个安居的乡土社会,人们并不显著地需要一个经常的和广被的团体。 社会结构格局的差别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观念。在“团体格局”中,道德的基本观念 建筑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团体是个超于个人的“实在”,对个人的关系就象征在神 对于信徒的关系中,是个有赏罚的裁判者,是个公正的维持者,是个全能的保护者。我 们如果要了解西洋的“团体格局”社会中的道德体系,绝不能离开他们的宗教观念的, 宗教的虔诚和信赖不但是他们道德观念的来源,而且是团体的象征。在这样的神的观念 下,派生出两个重要观念:一是每个个人在神前的平等:一是神对每个个人的公道。 与此相反,在以自己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最主要的自然是“克己复礼”“壹 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是“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从己向外推以构成的社会 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每根绳子被一种道德要素维持着。社会范围是从“己”推出去 的,而推的过程里有着各种路线,最基本的是亲属:亲子和同胞,相配的道德要素是孝 和悌。向另一路线推是朋友,相配的是忠信。孔子曾总结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高中2025级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在差序格局中并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孝、悌、忠、信都是私人关系 中的道德要素。但是孔子却常常提到“仁”字,一方面他一再地要给仁字明白的解释, 而另一方面却又屡次对这种道德要素“欲说还止”。每当他积极地想要说明仁字是什么 时,他却又退到了“克己复礼为仁”“恭宽信敏惠”这一套私人间的道德要素了。孔子 的困难是在“团体”组合并不坚强的中国乡土社会中并不容易具体地指出一个笼罩性的 道德观念来:“团体”缺乏,“天下归仁”就是一个无法清晰解释的观念。以私人关系 维系的社会形态中,仁这个观念只是逻辑上的总合,一切私人关系中道德要素的共相。 所以凡是要具体说明时,还得回到“孝悌忠信”那一类的道德要素。 不但在我们传统道德系统中没有一个像基督教里那样不分差序的爱的观念,而且我 们也很不容易找到个人对于团体的道德要素。在西方团体格局的社会中,公务、履行义 务,是一个清楚明白的行为规范。而这在中国传统中是没有的。现在我们有时把“忠” 字抬出来放在这位置上,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忠君并不是个人与团体的道德要素,而依 旧是对君王私人间的关系。团体道德的缺乏,在公私的冲突里更看得清楚,就是负有政 治责任的君王,也得先完成他私人间的道德。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道德乃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们的反思和选择的产物。人类并非天生完美, 更谈不上是一种始终向善的生物。资源的有限、利益的排他、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