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章 地球表层的基础自然要素 第二节 海陆变迁 目录 01 海陆变迁 02 大陆漂移 03 板块运动 海陆变迁 01 核心素养 分析不同区域(如沿海地区、内陆地区)的海陆变迁特征和规律。 区域认知 分析海陆变迁的原因时,需综合考虑地质构造(如板块运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 综合思维 学习海陆变迁的过程中,应认识到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避免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人地协调观 通过模拟实验(如使用沙土模拟板块运动)来直观展示海陆变迁的过程和原理。 地理实践力 新课导入 喜马拉雅山脉(局部) 这种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为什么出现在今天的“世界屋脊”上。 据考证,这种鱼龙生活生活在距今约1.9亿年前的海洋中。 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科学考察队在喜马拉雅山脉海拔4800米处的岩石中,发现鱼龙化石。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海陆变迁的原因 自然原因:地壳运动及海平面升降 人为原因:人类活动,造成局部地区的海陆变迁,如荷兰围海造田、日本填海造陆。 探究活动 1.考古学家在台湾海峡底部发现了古河道、古森林和众多古人类活动的遗迹。 2.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约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 3.黄河三角洲在不断“生长”,目前平均每年增加约30平方千米。 下面是海陆变迁的三个实例,你能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吗 海平面上升 围海造陆 泥沙堆积 大陆漂移 02 大陆漂移 很久以前,有人就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相吻合。如果从地图上把这两个大陆剪下来,就可以拼在一起。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大陆漂移 2亿年前 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6500万年前 原始大陆逐渐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如原始的非洲大陆、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分裂、缓慢漂移分离,形成印度洋;大陆漂移过程中大西洋面积不断增大,太平洋面积不断缩小。 现在 大陆漂移的结果: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的一致性 漂移证据一 漂移证据二 该图展示的是南美洲和非洲拼合后,古老地层存在相似性说明南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曾是相连的整体。 板块运动 03 板块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是由若干大小不等的板块组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他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这些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而言,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的地壳活跃。 02 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01 读图2.20 1.说出以海洋为主体的板块。 2.描述亚欧、非洲、印度洋三大板块边界两侧的板块运动特点。 认识六大快板 以亚欧大陆为主,包括大西洋、北冰洋的一部分 主要包括非洲大陆和大西洋、印度洋的一部分 几乎全部被海洋(太平洋)覆盖 认识六大快板 主要包括印度洋的一部分、澳大利亚大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 主要包括南美洲、北美洲和大西洋、北冰洋的一部分 主要包括南极洲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一部分 板块运动 板块相对运动产生彼此碰撞或张裂,塑造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板块运动 板块挤压运动 在板块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岛弧或海沟等。 板块运动 板块张裂运动 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隆起后形成的。 火山和地震带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火山和地震的集中分布区大都位于不同板块的交界地带。据统计, 全球90%以上的火山和地震分布在环太平洋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