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10338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1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530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江苏省,期中,答案,试题,语文,考试
  • cover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23小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它区域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家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燕子。最初人们称之为“玄鸟”,认为它是一种神鸟。对它的记录与描述都有着浓厚的崇拜色彩。随着人们对燕子的认识不断加深,其逐渐与社会生产活动联系起来,而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它对农业的指导上。 预报农时 “春分之日,玄鸟至。”古人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都对应着相应的农时,除了以历法为参考,人们还会将不同时节出现的物候现象当作判断农时的依据。“玄鸟至”便是古人判断“春分日”来临的依据之一。而春分之日对于农业生产又至关重要,俗话讲:“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 南宋画家牧溪也通过画作传达了燕子在春天到来的信息,如《莲燕图》《柳燕图》等。“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白露”代表着由热转凉,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成熟。白露时节,正是秋收大忙时,也是农时中十分关键的时段。燕子“秋去春来”的这一特点为古代农业生产生活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指导。 应时祭祀 唐宋诗人多喜以燕喻人,不过诗句中也常见家燕春秋迁徙时节的记录。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中的新社,即春社日一年农耕的开始,也是古代祭祀土神的重要节日,一般在春分前后,用以祈求丰收。最早只有春社,自汉代以后始有秋社。又自唐宋起,始确定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 而燕子作为候鸟,恰好其迁徙的物候习性与人类的社日相符。尤其春社,不仅在气候上象征着春天的正式归来,也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祈祷丰收、关系农耕生活的现实意义。因此燕子被看作象征春社的吉祥鸟,故也称“社燕”。这更能说明燕子与社日之间“关系匪浅”。 由此可见,燕来之时与春社日相近。社日,是农业文化习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① ▲ 传统农业中,作物生长需要的水分主要来自雨水,所以知晓降水情况,尤其是预知作物生长期、收获期内的降水,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相雨,是农业生产者尝试多种方法来预测短期内的降水情况。相雨的方法很多,物候就是其中一种,因动物的行为活动较容易被及时发现,古人便经常依据动物物候现象来预测晴雨,而观测家燕物候就是古代农业生产者常用的一种相雨方式。 “燕子低飞大雨到”,是一条人们耳熟能详的谚语,并一直被广泛运用。燕子在降雨前会降低飞行高度,一方面是因为气流变化,另一方面是昆虫在水汽的影响下降低了飞行高度,燕子为了捕食也只好相应地降低飞行高度。燕子喜筑巢于檐下,日常活动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田家五行》中有谚:“海燕忽成群而来,主风雨。”谚云:乌肚雨,白肚风。古人常见燕子自远方海面飞来,便以为燕子来自于大海,海燕成群的飞来便预示着风雨将至。燕子喜于檐下做巢,故而亦有谚:“燕巢做不乾净,主田内草多”来警示人们要关注田内庄稼的生长情况,便于及时除草,杂草多则不利于庄稼的生长。 (摘编自徐颖《预示晴雨农时的“玄鸟”》,有删改) 材料二: 家燕与农耕文明问答录 问:古人为何称家燕为“玄鸟” 答:古人因家燕迁徙规律神秘、羽色乌黑,将其视为“玄鸟”(玄即黑色,引申为神秘),早期记载充满图腾崇拜色彩,如《诗经》中“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便将其与部族起源神话关联。 问:② ▲ 答:这种转变源于古人认知的深化。随着观察的深入,人们发现燕子“春分至、白露归”的迁徙习性与农时紧密对应,遂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