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章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堂同步达标测试卷 一、单选题 1.热爱物理的小浩同学利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物理总复习书上图片(如图甲所示)中“追求卓越”四个字中的“卓”字时,看到的“卓”字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凸透镜中看到的字是实像 B.凸透镜到字的距离可能是15cm C.凸透镜靠近书会看到更大的字 D.将凸透镜逐渐远离书本可以看到倒立的字 2.下列光学仪器中,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是( ) A.放大镜 B.潜望镜 C.幻灯机 D.照相机 3.用放大镜观察军事地图时,为了使看到的像大一些,应把地图放在凸透镜的( ) A.焦点以外,尽量远离焦点 B.焦点以内,尽量远离焦点 C.焦点以外,尽量靠近焦点 D.焦点以内,尽量靠近焦点 4.物理实践活动课上,小明将半透明纸蒙在较粗纸筒的P端,将凸透镜安装在较细纸筒的Q端(凸透镜未画出),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模拟照相机,如图所示。通过调节P、Q的间距,他看到了桌子上蜡烛的火焰在半透明纸上成的等大的像,再次调节P、Q的间距,他看到了窗外更远处大树在半透明纸上成的像。下列对大树的像描述正确的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倒立的像.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 ) A.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实像 B.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实像 C.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 6.春天来了,小华和家人到龙泉山踏春,行至半山腰,他们惊喜地发现一泓清潭,岸边的桃花摇曳生姿,潭水中的桃花倒影在粼粼波光中格外美丽。关于此美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能看到桃花是因为桃花是光源可以发光 B.潭水中桃花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潭水波光粼粼是因为阳光在水面发生折射 D.桃花在人眼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7.如图所示,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透镜。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脸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像 B.电影影片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像 C.通过照相机看远处的树是倒立缩小的像 D.透过鱼缸看见的鱼是正立放大的像 8.如图所示,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f=10cm B.f=5cm C.f=8cm D.f=12cm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位置处,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现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移动光屏后,又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则() A.像变小,像距变大 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大 D.像变小,像距变小 10.秋季的九寨沟层林尽染、光影交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透过清澈的湖水看到湖底的树干,这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B.小明在湖面上看到的天上白云,是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虚像 C.小明拿出手机拍摄美景,此时在手机中形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D.小明看到美丽彩林,说明彩林吸收了所有色光 二、填空题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次实验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小组成员提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光屏上的像变大”的问题,经过讨论后形成两个方案,而且结果都达到目的。方案一: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只将凸透镜向 移动适当距离;方案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都向 移动。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选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如图所示,组装器材时应将 的高度向下调整。调整完毕后,若凸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