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12293

福建省福州九校联考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含解析)

日期:2025-11-14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4次 大小:523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福建省,期中,解析,试卷,政治,考试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政治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C D A A D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C B B B B 1.A 【详解】A: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人们能够通过此次采集的样品研究月球背面结构和物质组成,从而更深入研究未来我国月球基地建设、月球资源探索等,表明世界是可知的,人能够能动地认识月球世界,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A正确。 B:该选项不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而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有正误之分,不能说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或者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可靠,B排除。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C不符合题意。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科学实验是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不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而且不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D不符合题意。 2.C 【详解】“我命由我不由天”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意识的作用,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因此,与此构成“哲学史上的对子”的应该是唯物主义。 ①:阴阳行乎万物之中,认为阴阳是物质世界的规律,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①符合题意。 ②:未有此气,已有此理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②不符合题意。 ③:该选项观点否认灵魂和天命,主张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③符合题意。 ④:该选项认为花的存在与否在于眼的开或者闭,这强调了意识决定物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④不符合题意。 3.B 【详解】A:材料重点强调塑料对海洋、土壤、地下水、动植物、人类健康及大气层的多方面危害,体现的是联系的多样性,而非阐述“客观实在是事物的共同本质”(该观点侧重说明物质的唯一特性,与材料主旨无关),A不符合题意。 B:塑料进入海洋危害海洋生态、进入土壤污染地下水并影响动植物和人类健康、经太阳照射后大量毒物会影响大气层,体现了塑料与海洋、土壤、人类生存环境等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不同形式的联系,充分说明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B正确。 C: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联系,而非“创造联系”,C错误。 D:材料未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逻辑关系(如塑料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产生危害等),而是聚焦塑料对不同对象的危害,强调联系的多样性,D不符合题意。 4.C 【详解】①④:自然界是物质的,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而不是驾驭自然,、战胜自然,也不能单纯的服从自然,要与自然和谐相处,①④排除。 ②③:材料强调我们要善待自然,绿化环境,自然、环境也会馈赠人类,表明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③正确。 5.D 【详解】③④:不同诗人笔下的送别诗各不相同,说明意识活动有自觉选择性与能动创造性,也说明会受到不同主体的影响,③④正确; ①:送别诗词来源于诗人的社会实践,①错误; ②: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有正确反映与错误反映之分,②错误。 6.A 【详解】A:“坐地日行八万里”指人坐在地球上不动,却因地球自转而随地球运动,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描述了宇宙中天体不断运动的景象。表明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A正确。 B:材料强调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材料没体现,B排除。 C: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C排除。 D:辩证唯物主义承认相对静止,诗句中“坐地”正是相对静止的表现,D排除。 7.A 【详解】①:材料中提到 “分类有序做好耕地非粮化整改,结合产业发展实际、作物生长周期等设置必要的过渡期”。这里的 “分类有序”“结合产业发展实际、作物生长周期”,就是看到了不同产业、不同作物生长周期等各有其特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