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12714

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时作业(含答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11-1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0次 大小:7381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历史,纲要,中外,统编,高中,答案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A组 教材改编题———固基础 题组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59“主干知识”改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说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A.宣示了阶级矛盾的消除 B.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C.昭告了新中国的成立 D.确立了社会主义原则 2.[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59“教材插图”改编]如图是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步入大会会场的历史场景。该会议(  ) A.通过了《共同纲领》 B.决定开展土地改革 C.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D.准备实施一化三改造 3.[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60“主干知识”改编]《中国共产党简史》一书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这一事件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这一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爆发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国民革命兴起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题组2 人民政权的巩固 4.[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61“教材插图”改编]如图能够见证新中国(  ) 分到土地的农民 A.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 D.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 5.[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61“历史纵横”改编]“这次波及地区最广、持续时间最长、涨幅最大的物价风潮,仅十天左右就被平息。上海一位有影响力的民族资本家不无感慨地说,‘6月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这次仅用经济力量就能压住,是上海工商界所料想不到的’。”经过这次“物价风潮”(  ) A.物价得到了根本稳定 B.国民经济得到了全面恢复 C.人民币基本占领了城乡市场 D.人民政府完全掌握了市场主动权 6.[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62“史料阅读”改编]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说:“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材料最能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A.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促进了中国的文化繁荣 题组3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7.[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63“历史纵横”改编]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中,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只当作普通侨民对待,不作为外交代表对待,以便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该方针是(  ) A.不结盟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另起炉灶” 8.[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64“史料阅读”改编]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郑重声明,“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强调“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这一声明(  ) A.确立新中国大国地位 B.改变“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体现新中国外交策略 D.消除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题组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9.[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65“主干知识”改编]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据此可知,1956年底我国(  ) A.提前完成了“一五”计划 B.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执行中共八大的建设方针 D.制定了社会主义宪法 10.[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65“主干知识”改编]1954年9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