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12900

7.1 促进民族团结 教案(表格式)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1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388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学年,九年级,法治,道德,统编,2025-2026
  • cover
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课题 促进民族团结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上 核心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分析国家对内蒙古发展采取的措施,理解并认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法治意识:通过分析“草原爱心团队”,懂得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义务。 责任意识:通过了解都贵玛帮助“国家的孩子”的故事,自觉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 重点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难点 民族团结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下面开始我的教学展示环节。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 今年的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杨玉妮身着民族服饰,向全国人民分享着民族团结进步的云南经验。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聚焦彩云之南的普尔。在这片热土上,坐落着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 让我们共同走进九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促进民族团结新授课的学习与探究。 同学们,作为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的佳话代代相传。在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有关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接下来老师想有请同学们依次来分享自己的故事。 首先我们来请一组同学进行分享,一组同学为我们聚焦了一条路,那么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呢?这位同学谈到这是一条在抗日战争特殊时期,各族人民用血肉之躯所共同修筑的抵抗外来侵略的滇缅公路。这也是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云南边疆的伟大实践,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共同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举。 感谢一组同学的精彩分享,二组同学为我们带来一张照片。同学们这张照片特殊在哪儿呢?我们来听一听二组同学怎么说。 二组同学谈到这张照片的主人公是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75岁老人何万春、何万春老人家中四代同堂,25口人中有五个少数民族,一家人其乐融融,十分幸福。在谈到幸福的原因时,何万成老人谈到,根本在于党和国家民族团结好政策。 多年来,云南省始终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政策,全力帮扶云南少数民族人民脱贫攻坚、跨越发展。今天老师也要为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一座碑的故事。 这是一座怎样的碑呢?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这是我们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 让我们一起通过观看视频来了解老师带来的一座碑的故事。这是我们走向新生活的历史。绵延不绝的澜沧江水就是历史的见证。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就在1951年1月1日,三千多名群众齐聚广场,共同参与了民族团结盟誓活动。来自48个民族的少数民族代表用汉文、傣文、拉祜文在盟誓碑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从此许下一心一德跟党走的誓言。 同学们,我们的民族团结故事已经分享完了。大家思考几十年过去了,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了?请小刘同学来分享。你说到时代变了,但是各族人民勠力同心、团结奋斗的精神没有变。是的,正如同学们所说,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那么,这样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将会迸发怎样的力量呢?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解成绩密码,悟共同体力量,从此一心一德跟党走。几十年前,盟誓代表们的誓言仿佛还在耳边。在盟誓碑下,代表们许下了这样的三个愿望,只要跟党走,总有一天公路会挖到山顶上,总有一天会用铁牛来犁地,总有一天会过上白天黑夜都光明的好日子。 同学们,几十年过去了,大家猜一猜蒙氏代表们的愿望实现了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聚焦今日的普洱,一起悟中华民族共同体力量可以迸发。 首先我邀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讲述今日的普洱。 你谈到普尔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GDP年均增长7.9%,6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民生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同时各民族文化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