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15577

第2章 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 说课课件(共13张PPT) 高中化学 鲁科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11-21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69863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6
PPT,必修,选择性,2019,科版,化学
  • cover
(课件网) 化学反应的限度 鲁科版 目 录 CONTENTS 教材分析 01 教法学法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03 02 04 教学过程 05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内容要求:体会从限度和快慢两个方面去认识和调控化学反应的重要性。了解可逆反应的含义,知道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平衡。学习运用变量控制方法研究化学反应,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学业要求:能从化学反应限度和快慢的角度解释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现象。能描述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能初步解释化学实验和化工生产中反应条件的选择问题.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化学反应的限度》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深入认识理解化学反应特点和进程的入门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本节教材在编排上具有以下特点: 1.安排在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探究和总结之后,为学生 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知识基础。 2.经过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可逆反应→平衡状态的分析推进,逐步形成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体现了学习循序渐进的原则。 3.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知识的实践性。 4.注重知识的基础性,没有从原理、定义的高度予以重点讨论,体现了大众教育的思想,并为选修教材的学习留有充足的空间.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目 录 CONTENTS 已有 知识 建构 能力 前面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的学习和探究为本节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 1.本节知识理论性较强,需要学生要具有较高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学生在此之前缺乏类似的学习经验和探究经历 知识 能力 素养 1. 理解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 2. 理解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原因及外部特征; 1. 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 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化学平衡与反应限度,并用得到的结论去指导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通过描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发展"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通过建构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概念的系列思维活动,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重点 难点 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2.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原因和外部特征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学生对"化学反应的限度"认识的障碍点是认为可逆反应中"某反应物浓度减小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反应了"。因此,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将头脑中的认识转化为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的双向反应,并用恰当的实验事实或数据引导学生构建: ①可逆反应是一个双向的、同时进行的、存在一定限度的反应; ②并将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建立在动态平衡的基础上。 为了突破教学关键点,本部分教学整体设计思路如下: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视频引入新课,通过魔术认识可逆反应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情境 导入法 动画 演示法 设疑 导学法 讲授 点拨法 归纳 总结法 练习 巩固法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依据学生认识发展脉络进行问题及活动设计,层层递进的发展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水平。 本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如许多学生虽然能正确画出反应速率﹣时间的图像,但未必理解平衡建立过程中的速率变化情况,动态平衡这一思想在学生头脑中很可能还是抽象和模糊的。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在后续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