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42316

山东省龙口市2015年集体备课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15课《我的梦想》课件(14张ppt)+教学设计共2份(2份打包)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10237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份,山东省,教学设计,ppt,14张,课件
    ? 学 校 五中 课 题 我的梦想 授课人 课 型 新授 课 时 1 教 具 课件 原设计者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1、理清文章结构,理解作者梦想的内容及变化。 2、反复朗读课文,有创意地理解含蓄深沉的句子。 3、联系作者实际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理解文章所蕴含的哲理。 重 点 1、理清文章结构,理解作者梦想的内容及变化。 难 点 2、反复朗读课文,有创意地理解含蓄深沉的句子。 3、联系作者实际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理解文章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包括课程导入、新课解析、例题精讲、课堂练习、作业设计等) 教材分析 史铁生———一个肢体有残缺的人,却是一个体育迷,也许正因此,才让他对体育的内涵有了常人所没有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本文语言含蓄深沉,耐人寻味,值得品味。 教学方法:朗读法 一、播放图片导入新课 图片上的这个没有手也没有脚的人能游泳,甚至横渡34公里宽的英吉利海峡?42岁的法国人菲利普·科洛松就是要告诉全世界:世上没有不可能。科洛松不借助任何外力,从英国一端出发,在法国登陆,他做到了。16年前,科洛松在屋顶搬动电视天线时不幸触电,附近的一条高压电线传导的电流击中他后,医生被迫截断他的四肢。科洛松在接受采访时说,他在横渡英吉利海峡过程中,尽管全身都痛,但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不会成功。他的父亲表示,科洛松一路“顺风顺水”,还曾一度引来三条海豚伴游海峡。为了这次的横渡,科洛松筹备了两年的时间。菲利普抵达法国海岸后兴奋地说:“我成功了!这真是疯狂!”他表示希望自己成为“挑战个人极限”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著名作家史铁生的《我的梦想》,看看作为一个残疾人他有什么梦想。投影课题。 二、出示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理解作者梦想的内容及变化。 2、反复朗读课文,有创意地理解含蓄深沉的句子。 3、联系作者实际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理解文章所蕴含的哲理。 三、作者介绍 四、?阅读探究 (一)最初的梦想 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课题《我的梦想》,引领课文内容。 作者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的人?他的梦想实现了吗? 学生朗读课文,独立思考。直接找出原句朗读。 最初的梦想不可能实现,那只是一个人残疾人对健康的渴望. (二)梦碎的原因 重点研读课文第四段、第五段,先默读,再指名朗读。 思考:1、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2 、梦想出现了什么变化? 3、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刘易斯失败带给作者的痛苦,“别别扭扭”、"睡不好觉,一阵阵心痛","闷闷不乐"等心理,作者经过痛苦的心路历程,通过痛苦地思考,终于产生新的感悟,要让学生先从文中找出这些含有哲理、具有独到见解的句子,找出来很容易,关键是理解,这是一个难点,要通过反复阅读,合作探究,加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重点体会交流的句子: 第四段:最后我知道了:我看见了所谓“最幸福的人”的不幸,上帝从来不对任何人施舍“最幸福”这三个字,他在所有人的欲望前面设下永恒的距离,公平地给每一个人以局限。如果不能在超越自我局限的无尽路途上去理解幸福,那么史铁生的不能跑与刘易斯的不能跑得更快就完全等同,都是沮丧与痛苦的根源。 教师点拨:这段感悟简单地说就是任何人,无论是残疾人还是健全人,都有局限,幸福就是不断超越自我极限。奥运的口号是“更高、更快、更强”而不是“最高、最快,最强”,正如课前我们讲的横渡海峡的人,要“挑战个人的极限。 第五段:看来他懂,那不是为了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打败,而是为了有机会向诸神炫耀人类的不屈,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教师点拨:从某种意义来讲,任何比赛都没有胜利者和失败者,只要不屈服,能够挑战自我的极限,就是胜利者。 (三)新的梦想 刘易斯失败再胜后,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