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42324

山东省龙口市2015年集体备课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24课《枯叶蝴蝶》课件24张ppt)+教学设计共2份(2份打包)

日期:2024-06-1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29676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份,山东省,教学设计,ppt,24张,课件
    《枯叶蝴蝶》 【教材分析】 这篇散文托物明理,通过对枯叶蝴蝶悲惨命运的描述,揭示了“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它们的真相”的殷切希望,表达了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文章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之精妙,描写之细腻。 2.结合语境,领悟作者议论的独特深刻,揣摩含义深刻的句子。 3.联系自身生活体验,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之精妙,描写之细腻。 难点:对装假作伪的危害性的认识。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品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拓展延伸法 【教具准备】 《枯叶蝴蝶》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几幅蝴蝶图片) 师:同学们,你能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蝴蝶?(生:美丽 漂亮 五颜六色 色彩斑斓)请同学们再来看看这只蝴蝶:它的样子怎么样?(生:那像一只蝴蝶呀,就是一片树叶,不漂亮,没生气) 师:它叫枯叶蝴蝶,它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小生灵呢?这节课让我们在作家徐迟的引领下,一起走近《枯叶蝴蝶》 二、检查预习 1、介绍作者 徐迟(1914-1996),浙江吴兴人。早年从事文学编辑工作,60年代起创作《祁连山下》、《地质之光》、《歌德巴赫猜想》、《生命之树常青》等报告文学作品,影响广泛。 2、字词。开阖(hé) 逸(yì)出 翱(áo)翔 枯槁(gǎo ) 憔悴( qiáocuì) 收敛(liǎn ) 三、整体感知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思考:) 人们为什么给这种蝴蝶取名“枯叶蝴蝶”? 生一:它的外形像干枯的叶子。依据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朗读出来) 生二:第三自然段。(让学生朗读出来) ◇这两个自然段都写的是外形像枯叶啊。这里有没有重复累赘之嫌?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第三自然段比第二自然段加上了对枯叶蝶装假作伪的描写。 师提炼总结:第三自然段作家貌似进一步写枯叶蝴蝶的外形,实则为下文写枯叶蝴蝶的装假作伪作了铺垫。 四、品味语言 作者是如何描写枯叶蝴蝶的伪装的? 它收敛了它的花纹、图案,隐藏了它的粉墨、彩色,逸出了繁华的花丛,停止了它翱翔的姿态,变成了一张憔悴的、干枯了的,甚至不是枯黄的,而是枯槁的,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 ◇有几个词语作者用的比较贴切,找出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预设: 生1:作者用了 “收敛,隐藏,逸出,停止,变成”几个简简单单的动词,写出了枯叶蝴蝶一幅善于伪装的嘴脸,栩栩如生。 生2:“枯黄”、“枯槁”。枯黄,只是写出了它的色彩;枯槁,不光写出了色彩,更写出了它的神态。 生3:“死灰颜色”,死灰,是没有生命的。这里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枯叶蝴蝶的神态。 (以上词语尽量由学生提出。) 师穿插板书:光彩夺目? (美丽本真);枯槁憔悴? (装假作伪)? 五、深入探究 1、造成悲剧的原因? ◇它为什么要进行伪装呢?生(集体):“为了保护自己”。 ◇它的目的达到了吗?生(集体):没有。 ◇结果如何?生一:没有逃脱被捕捉的命运。生二:这种生物已经濒临灭绝了 ◇谁捕捉了它?谁是“杀人凶手”?生(集体):人! ◇人是如何捕捉它的呢?生:第五段中相关语句。 ◇人类为什么要捕捉它呢? 生:制成标本,商品出售。 师小结:这就是枯叶蝴蝶因为装假作伪所带来的凄惨命运。 2、作家写这篇文章的用意何在? 请大家交流一下。 师预设: 生1:“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如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阖上它们。”作者让我们张开美丽的如真理的翅膀,自有的飞翔。 生2:“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内心与外表。作者倡导人们要表里如一,返璞归真。 生3:“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他们的真相。”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生活就是美,自然就是美,这里是作者对真正的美的呼唤。 师根据学生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