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前置预习 前置性作业 1. 背景初探 请利用网络或相关资料,简单了解文章发表的年代(1978年)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的历史背景。思考:这场讨论为何在当时如此重要? 2. 观点梳理 阅读课文,请找出并概括文章的核心论点。 文中是如何论证“实践”是“唯一标准”的?请尝试梳理出1-2个关键论据。 3. 生活思辨 请从你的学习或生活中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道理。 (例如: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一个对某位同学的印象是否准确?) 课前导入 在古代,人们普遍相信“天圆地方”,认为地球是平的。这个观点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被视为“真理”。 那么,是什么最终证明了这个“真理”其实是谬误呢? A. 权威的著作(如《圣经》或古代经典)? B. 大多数人的共识? C.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实践?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正是深刻地阐述了这一核心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经典文章。 是C!正是麦哲伦船队通过亲身航行实践,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地球是球体。由此可见,一个理论无论听起来多么合理,被多少人相信,最终都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 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梳理文章严谨的逻辑层次,理解并学习议论文中核心概念界定、论证方法综合运用的技巧。 2.思维发展与提升: 把握文章批判性思维与逻辑思辨的特点,提升运用实证精神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本文作为经典政论文所展现的理性之美、思辨之力与雄辩之气。 4.文化传承与理解: 理解本文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认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深远影响。 知人论世 特约评论员文章是报刊约请有关权威人士就某一重大理论或现实问题发表看法的评论,是评论员文章的特殊形式。 论及的内容大都是事关全局和举足轻重的大问题,具有极强的专题性、理论性和政论性,往往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反响。 它一般要求多侧面、多角度地展开论述,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严密性。 ▲《光明日报》 知人论世 胡福明,男,1935年7月生, 江苏无锡人。1955年9月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翌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1962年毕业后,到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1982年11月调至江苏省委工作。2001年退休。2018年12月,胡福明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知人论世 1976年10月,党中央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延续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党面临着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 纠正“两个凡是”的思想流毒。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邓小平和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不同角度提出,要恢复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正确认识与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解题 初读课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一个简短的判断句。 “实践”指的是实际去做,去履行,不仅是体现在理论上; “唯一”一词,强调其不可替代性,说明“检验真理的标准”除了“实践”以外,别无他途。突出了“实践”这一标准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言简意赅,振聋发聩,发人深思。 同时,旗帜鲜明地点出本文的中心观点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光明日报》 2.使用小标题既能使文络清晰,又便于突出重点。请快速阅读课文,参照小标题梳理出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