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23713

山东省临沂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无答案)

日期:2025-11-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9次 大小:7805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山东省,临沂市,2025-2026,年高,三上,学期
  • cover
临沂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 地理 2025.1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变化的驱动因素,可以分解为三种效应,即规模效应(总人口规模变化的影响)、结构效应(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影响)和强度效应(年龄别流动率变化的影响)。研究预测,若年龄别流动率保持不变,未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将持续下降。如图示意全国及城乡地区2000~2020年流动人口规模变化的三种效应分解。据此完成1~3题。 1.2000~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变化的驱动因素( ) A.全国主要源于规模效应 B.城、乡均源于强度效应 C.城镇主要源于规模效应 D.农村主要源于结构效应 2.未来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发展趋势可能是( ) A.趋于逐步缩减 B.趋于稳定不变 C.持续快速增长 D.城乡流动逆转 3.当前缓解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变化的最有效途径是( ) A.提高农村生育水平 B.促进城镇人口流动 C.普及高等文化教育 D.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物候是植物长期适应环境周期性变化而形成的生长发育规律性现象。植物种间物候差异的微弱变化,显著影响共存物种的竞争力和生态位分化。因气候变化,藏东南色季拉山典型高山树线附近的乔木向灌木迁移,二者对春季升温的响应变化不同步(如图)。据此完成4~5题。 4.色季拉山典型高山树线附近的乔木和灌木对春季升温的响应( ) A.灌木强于乔木,灌木春季推后恢复生长 B.灌木弱于乔木,灌木春季提前恢复生长 C.乔木强于灌木,乔木春季提前恢复生长 D.乔木弱于灌木,乔木春季推后恢复生长 5.高山树线附近植被演替区域土壤( ) A.成土速度减慢 B.冻融深度增加 C.有机质含量下降 D.矿物成分稳定 湖面水热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水和热量的传输量,主要包括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湖面感热通量是指通过湖水与大气之间的温度差异,以分子热传导或湍流交换的方式直接传递的热量。潜热通量指湖水通过蒸发或凝结,将热量以水汽相变潜热的形式传递给大气或从大气吸收热量的过程。青藏高原南部的羊卓雍错年降水量约370mm,年蒸发量超2000mm。夏季湖面水热通量增加使周边地区形成“白天凉爽、昼夜温差小”的独特气候。据此完成6~7题。 6.与我国东部平原湖泊相比,羊卓雍错春季潜热通量高,主要得益于( ) ①湖气温差较大 ②近湖面空气干 ③湖面风力强劲 ④冰层消融散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夏季羊卓雍错湖区周边成为当地“避暑调节区”,主要因为( ) A.白天潜热通量增加,削弱周边升温 B.白天感热通量增加,促进局部增温 C.夜间湖区空气干燥,大气逆辐射弱 D.夜间湖气温差大,感热通量放热多 北极地区气候变化加速了勒拿河流域水文循环过程,下表表示勒拿河流域1975年不同季节平均气温、降水量数据及1975年~2014年不同季节平均气温、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数值>0,表示数据序列存在上升趋势;反之,存在下降趋势)。据此完成8~10题。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全年 1975年平均气温 -3.5℃ 14.4℃ -7.1℃ -30℃ -6.5℃ 1975年~2014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 2.50 4.07 1.55 0.06 2.32 1975年降水量 70mm 220mm 80mm 53mm 423mm 1975年~2014年降水量变化趋势 -0.24 1.25 0.80 -1.74 0.48 8.勒拿河年内径流占主导地位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2010年以来勒拿河5月径流增大,6月径流峰值下降。主要原因是该流域( ) A.蒸散量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