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24895

江西省宜春市樟树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诊断作业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1-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7次 大小:18293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江西省,作业,答案,图片,试题,语文
    樟树中学2008届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诊断作业 语文答案 1.【A】B项,邓实自己认为这是对欧洲古学复兴的仿照,而非作者,选项张冠李戴;C项,原文强调“大概并不是习惯使用的资料”,选项过于绝对;D项,原文“就应当基本是所谓‘传统学问’,该算为‘国学’”,选项“等同”,与材料不符。 2.【D】ABC三项分别对应陈寅恪观点的三个部分,D选项是对经典古籍的研读新解且刘贺也不属于异族,与陈寅恪的观点无关。 3.①汉族中国/中原王朝 ② 上溯到三皇五帝/追溯上古神话(传说)③ 限于(按照)传统文献范围/使用旧有资料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答案均出自第3、4自然段。答案需从原文对“国学”的批评性描述中反向概括得出。①对应第4段“似乎并不包括汉族之外……‘国’就是汉族中国,是二十四史一以贯之下来的中原王朝”。②对应第4段“中国历史得上溯三皇五帝……这就和‘时间缩短’不合”。③对应第4段“按照传统文献范围,那些敦煌文书、甲骨卜辞……大概并不是习惯使用的资料”。 4.①语言周密,严谨周全(1分),多处使用括号进行补充说明和限定,如(从中央正统王朝到涵盖四裔之历史)、(恐怕也难以涵括元朝与清朝)等,使论述更加准确周密(1分)。②不落晦涩,善用比喻,形象生动(1分),如将国学比作“穿一件不合尺寸的衣衫”,形象地揭示了传统概念与现代学术发展之间的不适应关系,使说理更加通俗易懂(1分)。(特点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 【解析】抓住题干中“语言周密”和“不落晦涩”两个关键词进行分析,“语言周密”指向语言的严谨,“不落晦涩”指向语言的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具体分析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5.示例1:不认同。 ①研究范围上,“大国学”概念从地域、民族等角度扩大了国学的范围,契合现代学术“空间放大”的研究范围; ②研究理念上,“大国学”强调“国学”是发展着的概念,研究国学不是墨守固有的观念思想,而是要批判继承,实现古今、中外、文理的贯通。这符合现代学术倡导中西汇通,引入各种价值观念、分析立场和评价角度的特点。 示例2:认同。 ①研究范围上,“大国学”概念虽从地域、民族等角度扩大了国学的范围,但未能从中国以外的周边来重新研究传统中国,范围仍嫌狭小; ②研究方法上,“大国学”在研究方法上没有更新突破,没有提出类似陈寅恪总结的“三重证据法”的新的研究方法。 (不明确“认同”或不认同的与不给出具体分析的,不给分。一点3分,其他合理分析酌情给分) 【解析】可以自主选择认同或不认同作者关于季羡林“大国学”概念的观点,从文本当中寻找证据,从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研究理念等角度进行分析。 6.【C】C.“决定下一次征兵时也去当兵”错误,原文中孙少平只是“想,下一次征兵的时候,他能不能也去当兵”,这是一种模糊的憧憬,而非“决定”去当兵。 7.【D】D.“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错。文章按时间顺序叙述毕业前的准备、离校前的游历等,情节较为平缓,并未体现“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特点。 8.“身上的黄土”指孙少平身上的乡土气息和农民特质;“烙下你的印记”指原西城给孙少平带来的城市文化影响和改变。(2分)这句话表明孙少平虽未完全摆脱乡土属性,但已受到城市文化的熏陶,体现了他在城乡文化碰撞中的独特状态。(2分) 【解析】①“身上的黄土”指孙少平身上的乡土气息和农民特质,既包括他作为农村青年的生活习惯、言谈举止等外在特征,也象征着他无法摆脱的农民身份、家庭生存困境及乡土社会的价值观念。他来自双水村,一家人整天为一口吃食和基本生存条件而挣扎,他自己也不得不为毕业花费去挖药材,这些都深深烙印在他身上。“烙下你的印记”则指原西城给孙少平带来的城市文化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