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25111

3.1 伟大的改革开放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日期:2025-11-16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532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高中,中国特色,必修,统编,政治,格式
  • cover
3.1 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政治 版本 人教版 教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时 1课时 课题 3.1伟大的改革开放 二、课标要求 阐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三、教材分析 本课隶属第一单元第三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包括改革开放的历程、改革开放的意义两目,是论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核心环节。改革开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起点,上承“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下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历史转折意义。本课以“改革开放”为核心,通过阐述其背景、进程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四、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优势:初中已对改革开放成就如:“小岗村”“经济特区”等案例有感性认知;不足:对改革必然性缺乏历史纵深感。能力特征:思维活跃但深度不足:能列举改革事件,难分析制度变迁逻辑;信息化素养强:适合视频、时间轴等可视化教学;情感态度:对“改革开放成就”有认同感,但对“深化改革”必要性存疑 五、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坚定“改革只有进行时”的信念,认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伟大成就,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科学精神:辩证分析改革开放的历程与意义,理解“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公共参与:激发学生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感,践行改革开放精神。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 改革开放的历程,改革开放的意义, 难点 理解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七、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讲授法、议题式教学、合作探究、案例分析法。教学资源:PPT课件、视频、随堂训练题。 八、议学任务 议学主题 议学议题 议学形式 预期成果 改革开放“为什么改” 结合视频《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从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国家前途三个角度,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推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小组讨论(4 人 / 组)+ 观点分享 学生能准确概括改革开放前的困境,理解 “不改革就会葬送现代化事业” 的历史必然性 改革开放“怎么改” 结合 “改革开放历程图”,梳理不同阶段(起步、逐步深化、全面深化)的对内改革重点与对外开放举措,总结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演变(点→线→面) 小组合作绘制 “进程时间轴”+ 代表展示 学生能清晰区分各阶段关键节点与内容,说出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改革开放“改的意义” 观看《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视频,结合身边案例(如家庭生活变化、城市发展),分析改革开放对 “四个面貌”“三个飞跃” 的具体影响 小组头脑风暴 + 案例分享 学生能结合具体案例(如脱贫攻坚、高铁出海),阐释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理解其作为 “关键一招” 的价值 八、教学过程(表格形式)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5 分钟) 播放视频片段,提问:看视频探究:①.改革开放开启的背景、标志性会议是什么?②.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2. 展示深圳改革开放前后对比图片(如蛇口工业区、深圳 CBD),引导学生初步感知 “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3. 引出总议题 “改革开放何以伟大”,明确本节课将从 “为什么改、怎么改、改的意义” 三个维度展开。 1. 观看视频,回忆相关历史事件;2. 观察图片,对比改革开放前后的差异,自由发言分享感受;3. 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与探究方向。 1. 以经典歌曲与视觉素材激发兴趣,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2. 通过提问与对比,自然导入总议题,为后续探究奠定情感与认知基础。 预习反馈(7 分钟) 预习任务单(导学案),包含以下问题:①改革开放的起点是哪次会议?其核心内容是什么?②我国对外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