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29719

山东省临沂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考试地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1-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3次 大小:92918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山东省,考试,图片,试题,地理,教学
  • cover
临沂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 地理 2025.1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变化的驱动因素,可以分解为三种效应,即规模效应(总人口规模变 化的影响)、结构效应(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影响)和强度效应(年龄别流动率变化的影响)。 研究预测,若年龄别流动率保持不变,未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将持续下降。图1示意全国及 城乡地区2000~2020年流动人口规模变化的三种效应分解。据此完成1~3题。 图例 农村 目结构效应 强度效应 00g 规模效应 城镇 -004 注: 效应系数之和为1, 0.17 正值为正向拉动, 全国 负值为负向抑制。 -0.14 -2.0-1.5-1.0-0.500.51.01.52.02.53.0 效应系数 图1 1.2000~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变化的驱动因素 A.全国主要源于规模效应 B.城、乡均源于强度效应 C,城镇主要源于规模效应 D.农村主要源于结构效应 2.未来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发展趋势可能是 A.趋于逐步缩减 B.趋于稳定不变 C.持续快速增长 D,城乡流动逆转 地理试题第1页(共8页) 3.当前缓解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变化的最有效途径是 A.提高农村生育水平 B.促进城镇人口流动 C.普及高等文化教育 D.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物候是植物长期适应环境周期性变化而形成的生长发育规律性现象。植物种间物候 差异的微弱变化,显著影响共存物种的竞争力和生态位分化。因气候变化,藏东南色季拉 山典型高山树线附近的乔木向灌木迁移,二者对春季升温的响应变化不同步(图2)。据此 完成4~5题。 未来变暖情景 乔木 树线向上迁移。灌木 图2 4.色季拉山典型高山树线附近的乔木和灌木对春季升温的响应 A.灌木强于乔木,灌木春季推后恢复生长 B.灌木弱于乔木,灌木春季提前恢复生长 C.乔木强于灌木,乔木春季提前恢复生长 D.乔木弱于灌木,乔木春季推后恢复生长 5.高山树线附近植被演替区域土壤 A.成土速度减慢 B.冻融深度增加 C.有机质含量下降 D.矿物成分稳定 湖面水热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水和热量的传输量,主要包括感热通量 和潜热通量。湖面感热通量是指通过湖水与大气之间的温度差异,以分子热传导或湍流交 换的方式直接传递的热量。潜热通量指湖水通过蒸发或凝结,将热量以水汽相变潜热的形 式传递给大气或从大气吸收热量的过程。青藏高原南部的羊卓雍错年降水量约370mm,年 蒸发量超2000mm。夏季湖面水热通量增加使周边地区形成“白天凉爽、昼夜温差小”的独 特气候。据此完成6~7题。 6.与我国东部平原湖泊相比,羊卓雍错春季潜热通量高,主要得益于 ①湖气温差较大 ②近湖面空气干 ③湖面风力强劲 ④冰层消融散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夏季羊卓雍错湖区周边成为当地“避暑调节区”,主要因为 A.白天潜热通量增加,削弱周边升温 B.白天感热通量增加,促进局部增温 C.夜间湖区空气干操,大气逆辐射弱 D.夜间湖气温差大,感热通量放热多 地理试题第2页(共8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