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月考 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考试分值: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铁粉可用作袋装食品的脱氧剂 B. 点燃爆竹后,硫直接生成硫酸 C. 氢气燃烧时,主要由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个重要因素 2. 常温下,下列溶液呈酸性的是( ) A. 稀盐酸 B. 硫酸钠溶液 C. 澄清石灰水 D. 氢氧化钾溶液 3.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H2SO3的电离方程式:H2SO32H++SO32- B. 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NaHSO4= Na++H++SO42- C. Na2CO3的水解方程式:CO32-+2H2OH2CO3+2OH- D. HS-的水解方程式:HS-+ H2OH3O++S2- 4.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100g 46%的乙醇溶液中,含H-O键的数目为7NA B. pH=1的H3PO4溶液中,含有0.1NA个H+ C. 0.1mol Fe在足量氧气中燃烧,转移电子数为0.3NA D. 1L 0.1mol·L-1的NH4Cl溶液中含有NH4+数目为0.1NA 5. 可逆反应:,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有(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的同时生成 ②容器内总压强不再变化 ③、N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6. 下列事实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A. 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促进分解 B. 密闭烧瓶内的和的混合气体,受热后颜色加深 C. 铁钉放入浓中,待不再变化后,加热能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 D. 锌片与稀反应过程中,加入少量固体,促进的产生 7. 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焓变和熵变均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8. 向盛有一定量溶液的烧杯里逐滴加入稀溶液,直至过量。图中的曲线可近似表示整个过程中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9.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4.8gM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 B. 和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分子数目为 C. 溶液中数目为 D. 盐酸中数为 10.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B.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探究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热效应 D.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 A. A B. B C. C D. D 11. 物质a和物质b在图甲装置中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U形管内红墨水的液面高度如图乙所示,则物质a和物质b可能是( ) 选项 物质a 物质b A 水 生石灰 B 稀盐酸 固体 C 稀硫酸 锌粉 D 稀盐酸 小苏打 A. A B. B C. C D. D 12. 已知反应,反应达到平衡后,要使反应逆向进行,可加入少量的( ) A. NaOH固体 B. 硫酸钾固体 C. 次氯酸钠固体 D. 水 13. 下列事实中,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①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 ②由H2(g)、I2(g)和HI(g)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③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④红棕色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⑤加催化剂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⑥工业制取金属钾:Na(l)+KCl(l)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变成蒸气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A. 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⑥ D. ①③④⑥ 14.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B. 反应CaCO3(s)=CaO(s)+CO2(g)在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ΔH<0 C. 一定温度下,反应MgCl2(l)=Mg(l)+Cl2(g)的ΔH>0,ΔS>0 D. 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