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2026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实验初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 1.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丙和丁 D. 甲和丁 2.蝴蝶飞行时翅膀每分钟振动次,蚊子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蝴蝶飞行时不发出声音 B. 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 C. 蚊子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蚊子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声音的频率一定比蝴蝶的高 3.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 ) A.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浓阴”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C.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彩云”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D.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线经过大气发生折射而形成的像 4.在音乐会上,一男高音歌唱家小聪在放声歌唱时,一女低音歌唱家小明在轻声伴唱。下列声音波形图中能够正确反映上述男、女歌唱家歌唱时的声音特征的是纵坐标表示振幅,横坐标表示时间( ) A. B. C. D. 5.如图,铅笔斜插在水中,看见水中的铅笔向上弯折,解释这一现象的光路是( ) A. B. C. D. 6.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成因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 ③①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7.在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中,老师做了“浇不灭的蜡烛”实验,为了使实验呈现良好的效果,老师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应选用反射效果较好的平面镜 B. 点燃的蜡烛和盛水的玻璃杯应放在“镜子”的同侧 C. 该实验应在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D. 点燃的蜡烛靠近“镜子”,盛水的玻璃杯也应靠近“镜子” 8.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形成了OA、OB和OC三条光线箭头未画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PQ的下边是玻璃 B. MN的右边是玻璃 C. 折射角为 D. 入射角为 9.小文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纸板上的最小光斑却不易确定。于是他移动纸板找到两次成等大光斑的位置,分别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8cm和14cm,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 A. 8cm B. 11cm C. 14cm D. 22cm 10.如图所示,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下列做法中一定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是( ) A. 光屏和蜡烛不动,适当移动透镜到某一位置 B. 透镜不动,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 C. 透镜不动,蜡烛离透镜远些,光屏离透镜近些 D. 透镜不动,蜡烛和光屏都离透镜远些 11.如图甲所示,纸筒左端开一小孔,纸筒右端开口,开口处蒙一层半透明纸做光屏,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纸筒前,在光屏上能观察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和纸筒的位置不变,只在原小孔处开一个大孔,并在大孔处嵌入一个合适的凸透镜,此时恰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则与相比( ) A. 更亮更小 B. 更亮等大 C. 更亮更大 D. 更暗更小 12.如图是小明眼睛在N点看到鱼缸内M点处鹅卵石的光路图。鱼缸内注入更多水后,小明的眼睛在N点仍然可以看到鹅卵石。选项中带箭头的虚线代表原来的光路,能正确反映水变多后小明看到鹅卵石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13.冬奥高铁专列“踏雪无声”,采用了厦大科研团队研发的粒子阻尼减振降噪技术,减小了振动部位的振动幅度,实现在 处减弱噪声,避免噪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过大影响乘车体验。交通运输部官网发布《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对乘客使用电子设备时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