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31344

【新教材核心素养】晋教版地理八上4.1 描绘母亲河特征 第2课时(导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5-11-21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4次 大小:80100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导学案,2课时,特征,母亲河,描绘,地理
    主题四 探究中国的大河与生态 1描绘母亲河特征(第二课时)(导学案) 姓名:_____ 班级:_____ 时间:_____ 【新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长江和黄河的相关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习目标】 区域认知:能从区域视角,明确长江、黄河流经的不同省级行政区、地形区等区域范围,识别它们注入的海洋,把握河流在不同区域的分布与特征差异。 综合思维:能综合分析长江、黄河不同河段地形、气候等因素与水文特征的因果关系,理解河流特征形成的综合原因,以及黄河 “地上河”、凌汛等现象的形成机制。 地理实践力:能通过阅读长江、黄河水系图等资料,提取河流信息,提升读图析图能力;并能结合所学,对河流某河段的特征进行简单分析与描述。 人地协调观:能认识到长江、黄河对沿岸地区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理解黄河问题对人类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措施应对河流问题、实现人地协调的必要性。 【重难点】 重点:长江、黄河的基本概况;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黄河上、中、下游特点及“地上河”成因。 难点:分析长江水量丰富等特征的成因。理解黄河 “地上河”、凌汛的形成机制。 【课前预习———你相当可以】 活动一:读P107,及图4-6“长江、黄河水系”,完成下题 1.长江全长约 6300 千米,是中国 最长 的河流,干流流经 1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入东海。 2.黄河是中国 第二 长河,干流呈 “几” 字形,干流流经 9 个省、自治区,注入渤海。 3.长江、黄河从青藏高原流出后,经过不同的地形区、气候区,因此具有不同的特征。 活动二:读P107,及图4-7“南通江边落日”,完成下题 1.长江流域大多 降水丰沛 , 气候湿润 ,南北两侧有多条支流汇人干流。因此,长江 汛期长 、 流量大 ,是中国 水量最丰富 的河流。 2.长江源头 多湖泊 、 沼泽 等湿地,上游 落差大 , 水流急 , 水能资源丰富 。 3.中游 地势低平 , 流速缓慢 , 蜿蜒曲折 , 湖泊星罗棋布 。 4.下游河段流程超过840千米,落差不足20米, 水流平稳 , 江面开阔 ,不少河段江面宽度超过10千米,呈现出水天一色的壮观景象。 活动三:读P108,及图4-8“渭河”,完成下题 1.黄河流域 降水较少 ,水量 少于 长江。 2.黄河源头 水质清澈 ,上游 峡谷众多 , 水能资源丰富 。 3.中游 流经黄土高原 ,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人, 含沙量迅速增加 ,呈现 黄色 ,故得名“黄河”。 4.下游 泥沙沉积 ,河床抬高形成 “地上河” 。 活动四:读P108,及图4-9“黄河凌汛”,完成下题 1.凌汛是 冰凌堵塞河道水坝壅水,使水位急剧上涨的现象 。 2.凌汛一般发生在 水开始封冻 和 春季河水开始解冻 的时段。来自 较低纬度 的水流挟带着大量的冰块,不断涌向 较高纬度 仍旧封冻的河段, 形成冰坝 , 阻塞水流 , 抬高水位 , 造成河水泛滥、河堤决口 。 3.凌汛会威胁两岸人民的安全,因每年凌汛时期,气象、水利等多部门会对沿岸黄河冰情进行监测,采取 加固堤坝 、 河道整治 、 对已形成冰坝的河段进行爆破 等措施进行治理。 图 4-9 【课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 探究一: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及图一图二,探究长江、黄河流经的行政区以及注入的海洋。 图一 长江流域图 图二 黄河流域图 材料一: 长江,这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浩荡之水,自青海省启程,一路蜿蜒东行。它首先勾勒出青海与西藏的边界,继而深情地穿越四川盆地,在云南与重庆的峡谷间书写壮丽,随后从容流过湖北、湖南、江西的沃野,在安徽与江苏的平原上舒展身姿,最终于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从容汇入那碧波万顷的东海。它的旅程,不仅串联起沿岸十一个省级行政区的锦绣风华,更如一条流动的经济文化脉络,将遥远的青藏高原与浩瀚的太平洋紧密相连,塑造了中华文明独特的时空格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