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四 探究中国的大河与生态 2领略母亲河文化魅力(第一课时)(导学案) 姓名:_____ 班级:_____ 时间:_____ 【新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长江和黄河的相关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习目标】 区域认知:能明确长江沿岸核心港口城市的空间分布,掌握长江航运优势及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的分布特点,形成对长江流域核心地理特征的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能综合分析长江航运价值与港口城市发展的关联,探究三峡工程对航运条件改善的作用机制,理解水能资源分布与水电站建设的内在联系及对区域发展的综合影响。 地理实践力:能通过阅读图片等资料,提取港口城市、水电站等地理信息,提升读图析图能力;并能结合所学知识,简单分析某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 人地协调观:能认识长江流域开发对人类的积极作用,理解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科学的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观念。 【重难点】 重点:长江港口地位与 “黄金水道”价值,三峡工程对航运的改善作用,长江水利工程及水能资源开发。 难点:三峡工程航运改善机制,水利水能开发的深层意义。 【课前预习———你相当可以】 活动一:读P110,及图4-11“重庆港”、图4-12“武汉港”,完成下题 1.长江干流和支流沿岸分布着众多港口城市,如 重庆 、 武汉 、 南京 、 上海 等。历史上,这些城市依托长江,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形成了独特的 航运文化 。 2.上游 重庆码头 的火锅饮食文化、中游 武汉 的“九省通衢”、下游 南京镇江 的“京口瓜洲一水间”等文学作品,都与长江的 航运功能 密不可分。 3. 重庆港 是长江 上游最大的内河港口 。 4. 武汉港 是我国重要的 自动化、机械化港口 。 活动二:读P111,及图4-13“长江航线”,完成下题 1.长江 水量丰富 , 江阔水深 , 水流平稳 , 无结冰期 , 通航里程长 , 沿岸人口稠密 , 经济发达 。 2.自古以来,长江是我国 东两航运 的大动脉,促进了沿江城市之间的联系,被誉为“ 黄金水道 ”。 3.长江水系通航里程约 6.5万 千米。干流从四川宜宾至入海口全长 2800 多千米,可 全年通航 。 活动三:读P111,及图4-14“三峡船闸”,完成下题 1.但长期以来水三峡段航行难度大,宜昌至重庆之间仅可通行 3000吨级 的船舶。 2.为了兴利除弊,国家对长江进行了综合治理。例如,修 三峡工程 ,大大改善了三峡以上河段的 航运条件 ,万吨级轮船可从上海通达重庆。 【课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 探究一:结合材料一、及“长江主要港口示意”图、“我国城市群分布”图、“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分布”图、“我国人口密度”图、“我国主要铁路线分布”图,探究长江沿岸港口众多的原因。 材料一: 长江,这条横贯中国东中西部的黄金水道,其沿岸港口的繁盛景象,是地理、经济与交通条件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长江宛如一条巨龙,其龙头深入太平洋,龙身则蜿蜒连接起成渝、长江中游(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和长江三角洲三大核心城市群。这一地理格局,使得长江天然成为串联我国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的战略大通道。沿岸港口因此不再是孤立的节点,而是服务于整个流域经济带的枢纽,承东启西,贯通南北,为港口发展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战略纵深。长江流域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区域之一。这里城市密集,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高,形成了从高端制造到现代农业的完整产业体系。庞大的产业规模与密集的人口产生了巨大的原材料输入与产成品输出需求,无论是上游的工业装备、中游的汽车钢铁,还是下游的电子产品,都需要一个运能巨大、成本经济的运输方式来实现其流通。这为沿岸港口提供了稳定而充沛的货源,是港口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现代港口的竞争力不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