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1.明确我国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2.掌握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有关内容。3.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4.运用具体事例,说明法治建设的历史轨迹。 知识点一 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1.法律的产生、作用 产生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作用 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2.中华法系 含义 指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其代表性法典是《唐律疏议》 地位 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 形成过程 ①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 ②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 ③唐朝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 3.近代尝试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命运,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 为什么近代西方的法治模式在中国行不通? 提示:法治模式在本质上是属于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我国的经济基础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西方的法治模式在中国行不通。 知识点二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 1.法的产生、本质、决定性因素以及法的类型 产生 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本质 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决定性因素 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法的类型 ①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②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2.法的特征和法的职能 特征 ①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②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③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职能 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前者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后者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有人认为,法律体现全体公民的共同意志,所以法律能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这种观点正确吗? 提示:不正确。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全体公民的共同意志。 知识点三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1.决定性因素: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 2.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4)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 有同学说,进入新时代,我国要加快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1.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法的思想出现在原始社会初期。( ) 提示:× 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2.中华法系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代表性法典为《民法典》。( ) 提示:× 中华法系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 3.社会规范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 提示:× 社会规范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职业规范等,但不一定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4.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