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43396

高中必修二历史课件: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份打包)

日期:2024-05-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5530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中,必修,历史,课件,第七,单元
    课件18张PPT。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第20课一、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人联合对苏俄发动进攻,苏俄进入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 (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3)内容:①农业②工业③贸易④分配 (4)特点:①战时②“共产主义” ③采用行政(政治)手段 (5)实质:采用行政(政治)手段直接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政策 (6)评价:①积极:②局限性: 2、新经济政策 (1)原因:①根本原因②直接原因 (2)标志:1921年,俄共十大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 (3)内容:①农业②工业③贸易④分配 (4)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5)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工农联盟并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 (6)评价二、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概念: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2、背景:①苏联建立。 ②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地位巩固; ③工业落后处在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 ④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3、内涵: 经济上:①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③农业: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实行集体经营。 政治上:高度集权 4、特点:生产资料所有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管理体制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取代市场调节 5、评价: 结合以下材料思考: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材料1:“当时所处的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 ———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的评价 材料2: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材料3: 1919年俄国1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材料4:“农民并非受人蛊惑,‘自觉地’ 进行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而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本能地’ 起来反对苏维埃。”材料5:“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的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5)幻灯片 2评价 积极:特殊历史时期中,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一项特殊政策;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物质的保障。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局限:但违背经济规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是错误的。材料1:“连年战争使苏俄2000多万人丧生,1921年天灾造成饥荒,农业生产直线下降。日用品严重缺乏,粮食和原材料的短缺使多数工厂无法开工,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 。 结合材料思考: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又面临什么新的困难和危机? 材料2:国内战争结束后,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强化了,1920~1921年度的粮食收购量却翻了一番……,这种越来越严厉的无偿征购,使得农民的不满演变为农民暴动的事件。工人因生活条件的恶化也日益不满。1921年2月28日,作为彼得格勒门户的海军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了水兵叛乱,(这里的水兵大部分在十月革命中,曾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支持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3:正是这次兵变使列宁认识到,共产党的农业经济政策存在重大错误,必须果断地根本扭转。列宁当时告诉党:“农民曾经不得不去挽救国家,无报酬地缴纳余粮,但是它现在已经经受不住这样的重担”。 从材料可看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那些危机?如何解决这些危机?经济和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2、新经济政策(2)标志:1921年,俄共(布)“十大”召开,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1)原因: 根本:战时共产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