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34976

5.1 质量 教学设计(表格式)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

日期:2025-11-2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8330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质量,教学设计,格式,科版,2024,八年级
  • cover
课题 第五章 第一节 质量 来源 沪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全一册,第106-109页。 课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八年级学生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一、课标摘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知道质量的含义。二、课标分解(学生学什么 学到什么程度 学生怎么学)学生学什么:1.认识质量的含义;2.会换算质量的单位;3.能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学到什么程度:1.知道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2.知道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3.能大致说出常见物体的质量。学生怎么学:1.通过比较不同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观看视频图片,归纳出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2.通过阅读课本和练习,学会质量单位的换算;3.通过科学书屋,了解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沪科版教材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五章第1节,在本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后续学习第2节测量:物体的质量和第3节密度打好基础。质量的概念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但在初中不要求作过多过深的讲解,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即可。同时也体现了物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学情分析 质量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八年级学生在超市购买散装物品称重,学生本人的体重等都有所接触,本身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通过本节学习,能初步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让学生去估计生活中常见物体如:苹果、鸡蛋、大象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学习目标 1物理观念.通过观察、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空间位置无关。2科学探究.通过练习,会换算质量的单位。3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估测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体会人们对质量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空间位置无关。2.质量的单位及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 1.质量的单位及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练习法、问答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宇宙中的星体与微粒、高山与大海、植物与动物……它们皆由物质组成。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1.观察这些物体,说说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2.下列分类有什么特点? 引入新课,分类、思考。 活动一 质量的含义1.质量的概念提问1:一盒粉笔和一支粉笔哪个所含的物质更多?提问2:一杯水和一桶水哪个所含的物质更多?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符号:m2.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思考: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有没有关系呢?探究1:质量会随物体的状态改变而改变吗?探究2:质量会随物体的形状改变而改变吗?探究3:质量会随物体的空间位置改变而改变吗?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3.拓展人们对质量这个物理量的认识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深入。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体系中,质量会随物体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当物体速度接近光速时,其质量会变得很大,这一结论已在粒子加速器实验中得到证实。不过,日常生活中,由于物体的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因此,可认为物体质量不随其速度、状态、形状和所处位置的改变而变化。 通过比较不同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观看视频图片,归纳出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 练习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