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vms 主题一 物质组成、分类及变化 专题3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溶液中的离子共存)是高考的热点,高考再现率为100%。在高考试题中,大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但增加了限制性和隐含条件,强化氧化还原反应、有机物的官能团性质等,综合程度增加,区分度加大。主观题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穿插到工业流程题、实验题之中,以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以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用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知识去表征、分析、解释、处理新问题的能力。近三年试题中分布情况如下: 考题 题型 考查内容 分值 2022年广东卷第14题 选择题 钠的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4 2022年广东卷第18题 填空题 铝离子除杂反应及电极反应 4 2023年广东卷第6题 选择题 电极反应正误判断 2 2023年广东卷第18题 填空题 根据信息书写离子方程式 2 2024年广东卷第18题 填空题 根据信息书写离子方程式 2 突破一 (2022浙江卷)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A.HCOOH B.Fe C.Na2CO3 D.C2H2 概念辨析 C 解析:HCOOH是弱酸,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Fe是单质,不是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Na2CO3是盐,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故属于强电解质,C符合题意;C2H2是有机物,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D不符合题意。 (1)电解质、非电解质研究的对象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电解质判断依据是一定条件下自身能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2)电解质的强弱是以电离的程度来区分的,与物质的溶解度、溶液的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如BaSO4、CaCO3等虽然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溶液的导电性很差,但是由于都是离子化合物,溶于水的部分是全部电离的,属于强电解质。 突破二 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D D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1)是否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如铁与稀盐酸反应就不能写成:2Fe+6H+===2Fe3++3H2↑。 (2)是否符合原子、电荷、电子守恒。如Al+3H+===Al3++H2↑应写为2Al+6H+===2Al3++3H2↑;Ag++Cu===Cu2++Ag应写为2Ag++Cu===Cu2++2Ag。 (3)电解质拆分是否正确。①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写离子符号,若是悬浊液写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一般写化学式(标“↓”号)。如澄清石灰水中加盐酸的离子方程式为OH-+H+===H2O,石灰乳制漂白粉的离子方程式为Ca(OH)2+Cl2===Ca2++Cl-+ClO-+H2O。②氨水作为反应物写NH3·H2O;作为生成物,若有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则写NH3(标“↑”号),若是稀溶液且不加热,则写NH3·H2O。③未处于自由移动离子状态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铜和浓硫酸反应、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反应等。 B 突破三 离子共存 B 突破四 (2022全国乙卷)某白色粉末样品,可能含有Na2SO4、Na2SO3、Na2S2O3和Na2CO3。取少量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②向①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变浑浊,有刺激性气体逸出,离心分离。 ③取②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 该样品中确定存在的是( ) A.Na2SO4、Na2S2O3 B.Na2SO3、Na2S2O3 C.Na2SO4、Na2CO3 D.Na2SO3、Na2CO3 离子的检验和推断 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突破离子推断问题 (1)肯定性原则:根据实验现象推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离子。 (2)互斥性原则:根据离子共存规律,由确定存在的离子判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 (3)电中性原则:溶液一定呈中性,阳离子所带正电荷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相等(定量判断)。 (4)进出性原则:注意实验过程中生成的离子、引入的离子、过量离子对后续实验的干扰。 突破五 信息型离子方程式书写 (一)非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硼酸(H3B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