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五课第三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三框内容,分为两目: (1)第一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阐述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引导学生区分英雄史观与群众史观,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培养科学精神。 (2)第二目: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阐述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增强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培养公共参与意识。本目是在第一目基础上提出的方法论要求。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和分析能力,对“9.3阅兵”等国家重大事件有较高的关注度和民族自豪感。但他们往往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停留在抽象认知,难以将其与具体现实深刻联系,对“群众路线”的理解也容易流于表面。 目标确定 1. 政治认同:通过剖析阅兵盛典,深刻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理解“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坚定人民群众力量信念,自觉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2. 科学精神:通过探究活动,归纳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表现,通过辨析英雄人物与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坚持唯物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3. 公共参与: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责任,将理论认同转化为行动自觉,在实践中要自觉地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立志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4.学习重点难点 结合实例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区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播放一段精心剪辑的“九三”阅兵视频。 教师:“同学们,每一次观看阅兵,我们总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那铿锵的步伐、巍峨的战车、翱翔的战机,无不让我们从心底升腾起一种无比坚实的感觉———这就是我们国家的底气,这就是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安心、自豪的力量!”但是,老师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今天也想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份让我们倍感自信、让世界为之震撼的大国底气和磅礴力量,究竟从何而来?是先进的武器?是威武的军队?还是其他的什么?学生活动 结合视频,分享你此时此刻的真切感受。谈一谈让我们倍感自信、让世界为之震撼的大国底气和磅礴力量,它的源头,究竟在哪里?环节一:大国底气从何而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教师活动 将学生的回答的关键词简要板书在黑板上 如:装备、军队、科技、经济、领导人、党…… 教师追问:那么,这些先进的装备,是谁设计、谁生产出来的呢?这支强大的军队,又是由谁的子女、谁的家人组成的呢?辉煌的科技和经济成就,又是谁创造的呢? 学生回答:是科学家…工人…很多人… 教师:很多人!说得太好了!这“很多人”,我们用一个更深刻、更崇高的词来概括,那就是———人民! 教师:原来,这万千力量的源头,最终都指向了这两个字———人民。 教师:今天,就让我们化身小小哲学家,一起穿越阅兵的盛景,深入哲学的殿堂,共同解密这份“大国底气”背后的人民密码,探寻历史发展的真正主体。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指出每一项大国重器都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工程师、产业工人的智慧和汗水,从而得出: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板书) 教师:指出伟大的精神源于人民的伟大实践,并由全体人民共同传承和丰富。从而得出: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板书) 在肯定英雄人物重要作用的同时,强调决定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推动社会变革的终极力量是人民群众。抗战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从而得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板书) 小结:我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