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教材分析】 本课为《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的第一课《欧洲思想解放运动》,上承中古时期的欧洲与走向整体世界,下启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欧洲迈向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先导。 本单元的重点是欧洲思想放运动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间的关系。本课包括四个子目:“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安排的,基本上体现了递进的逻辑关系。本课教学叙述内容所涉及的史实多,时间跨度大,空间范围广。在教学中既需要从纵向把握中古时期古典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又需要横向把握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逻辑,理解启蒙运动是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自然科学之后的应运而生。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思维逻辑上,高一的学生心理发展趋于成熟和稳定,高中生思维发展基本达到成熟水平。他们能过按照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途径解决问题,运用全面的、运动的、统一 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知识层面:学生初中已学习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基本史实。因此高中阶段重点探究精神实质,揭示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现象;努力化繁为简、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在表演情景剧、小组讨论、中对知识的理解。宗教改革的内容初中没涉及,讲述时重点探讨。 【教学目标】 阅读教材,结合导学案,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的背景、性质、过程等基本知识。清楚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者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能力。 理解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联系,从而加深“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唯物史观)的理解。 认识到思想变革两面性,以批判地眼光审视理论背后的权力结构,培育家国情怀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概况及其核心主张。 难点:理解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正确分析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思想进步性和局限性。 【概念解释】 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的中心思想。它主张以人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理性主义: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的发展。它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理性通过论点与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发现真理,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而获得结论。即强调人运用知识思考分析事物,而非感性盲从。 【教学过程】 【导入】 材料1:14世纪至18世纪时间轴展示文艺复兴的经济背景。 材料2:展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思想现状———中古时期欧洲基督教控制思想 6世纪的罗马教皇格雷戈里一世(590—604年在位),公开宣扬“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他把自然科学及以及一切进步思想都视为异端而横加扼杀,因而导致了西欧中世纪文化的衰落。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 【问题设置】思想革命是如何将“人”从“神”的迷信中一步一步解放出来? 【设计意图】思维逻辑层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诉求与中古时期基督教统治思想的矛盾,学生形成思维冲突,激起学生的探究欲和求知欲。同时紧紧围绕本课要解决要核心问题:如何将“人”从“神”的迷信中一步一步解放出来。 知识逻辑层面:本教材《中外历史刚要》(下)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及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是文艺复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