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核心,探究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第七课第一框“我国的法治建设的历程”,回顾了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简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着重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为我国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国家提供了法律依据。 2、学情分析 针对高一学生来说,本节课教材理论难度不大,内容易理解且条理清楚。学生对国家法治建设还是比较感兴趣的,针对当前实际情况,搜集了相关的资料。学生对法治建设有一些认识,但是往往并不系统、不深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设计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自主合探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教学目标 1. 政洽认同:认同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充满信心。 2.科学精神:明白我国法治建设的渐进性,理解西方法治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科学性, 3.法治意识:感受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增强法治意识,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要求规范自己的生活。 4.公共参与:理解与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法律思想,并在生活中学法、懂法敬法、守法、用法,积极宣传法律知识,严于律己,遵纪守法。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2.难点: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5、教学过程 大家好,我们今天步入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的学习。在前两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全面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三者有机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我们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三单元包括三课,第七课侧重是什么,主要涉及法的基础理论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内涵;第八课和第九课侧重怎么做,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七个方面来阐述。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七课第一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导入 说到法这个字,你知道古字的法怎么写么?如图所示,古字的“灋”有什么寓意呢?氵喻示着法应当对任何人公平如水;廌,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大家在法院、检察院门口常常会见到这样威武肃穆的雕塑。传说廌额上通常长一角,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是勇猛、公正的象征。去,意味着法能够去除不公。 我国著名法学家罗翔曾说:最早的大学只有三个专业,神学、医学和法学。当人的灵魂出了问题,需要神学,为人类灵魂解脱与悟道保驾护航;当人的身体出了状况,需要医学,为人类身体健康与繁衍保驾护航;而当社会出现了问题,那就需要法学,法学为人类社会稳定与发展保驾护航。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一门学科之一,法为何会产生?法的特征和职能有哪些?我国法律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让我们进入本节课学习! 子议题一: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 我们来思考第一个问题,法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法是伴随着人类产生就存在的吗? 迄今所知,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典是古代西亚乌尔第三王朝创始者乌尔纳姆颁布的《乌尔纳姆法典》,它主要用来保护奴隶占有和私有制经济,镇压奴隶和贫民的反抗。不过《乌尔纳姆法典》大部分没有保存下来,残损严重,所以更为大家所熟知的,是公元前1776年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汉谟拉比法典》,内容涉及个人、家庭、财产、商业和犯罪等多方面。和《乌尔纳姆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