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市直中学2025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 化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10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Bi-209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西周时期发明的“酒曲”催化酿酒工艺,是利用了“酒曲”使平衡正向移动的原理 B.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燃豆萁”是放热反应 C. 富脂食品包装中常放入活性铁粉袋,与降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 D. 家庭中常用食醋除水垢,水垢中含有难溶物CaCO3是强电解质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0.1 mol/L的盐酸溶液加水稀释,该过程中所有离子浓度都减小 B. S(g)+O2(g)=SO2(g) ΔH1、S(s)+O2(g)=SO2(g) ΔH2,则 C. ΔH<0则平衡后升高温度,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数降低,产物活化分子百分数提高,平衡逆移 D. 在稀溶液中: ,若将1 L浓度均为的CH3COOH和NaOH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 3. 下列电离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气体溶于水后的电离方程式: B. 醋酸铵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C. 用醋酸和淀粉-KI试纸检验加碘盐中是否存在碘元素: D. 硫代硫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产生浅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4.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c()=0.1mol/L的溶液中:Fe3+、Cl-、、Na+ B. 由水电离的c(H+)=1×10-14mol/L的溶液中:Ca2+、K+、Cl-、 C. c(Fe3+)=0.1mol/L溶液中:K+、ClO-、、SCN- D. =1012的溶液中:、Al3+、、Cl- 5. 乙烯在酸催化下水合制乙醇的反应机理及反应进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第①步为吸热反应,第②③步均为放热反应 B. 第③步反应为 C. 该反应过程中既有非极性键的断裂,又有非极性键的形成 D. 三步反应中,第①步反应活化能最大,为总反应的决速反应 6. 下列叙述与图2中甲、乙、丙、丁相符合的是 A. 图甲是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时,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t1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容器的体积 B. 图乙表示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时,其他条件相同时改变温度,n(CH3O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说明反应平衡常数 C. 图丙表示冰醋酸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c点时醋酸电离程度最大,且a、b、c三点溶液用1 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相等 D. 图丁表示水的电离平衡,若处在B点时,将的硫酸溶液与由水电离的的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中性 7. 下列实验过程能达到目的,且现象和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现象和结论 A 探究HA酸性强弱 等浓度的HA和HB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 相同时间内,HA收集到的氢气多,说明HA是强酸 B 探究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 zC(g),平衡时A的浓度为0.5m 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扩大到原来的2倍,再次平衡时A的浓度为0.3 mol/L。 说明该反应减压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探究反应物浓度对速率的影响 两支试管各盛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分别加入草酸溶液和草酸溶液 加入草酸溶液的试管中褪色更快,说明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D 探究可逆反应的热效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