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44187

秋声赋 同步练习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1次 大小:203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秋声,同步,练习
  • cover
秋声赋 同步练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欧阳子方夜读书       方:将要 B.其色惨淡,烟霏云敛 敛:收,聚 C.草拂之而色变 拂:掠过,拂拭 D.悚然而听之 悚然:惊惧的样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3.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其色惨淡,烟霏云敛 B.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C.黟然黑者为星星 D.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 (  ) A.如波涛夜惊 B.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C.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D.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5.下列句子在句式上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此秋声也 B.是谓天地之义气 C.夫秋,刑官也 D.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二、文本阅读 阅读《秋声赋》全文,回答6~12题。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盖夫秋之为状也 状:情状 B.烟霏云敛 敛:收,聚 C.物过盛而杀 杀:杀死 D.必摇其精 摇:摇落,损耗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C. D. 8.“声”乃听觉形象,稍纵即逝,不好捕捉,然而欧阳修却写得真切,读来如身临其境,如闻其“声”。 (1)文中对秋声所作的正面描写,可分为三步: ① ;(限8字) ② ;(限13字) ③ 。(限10字) (2)为了增加描写的形象性,作者运用了一系列比喻,赋秋声以动感和立体感,请以三点作答。 ① ;(限9字) ② ;(限4字) ③ 。(限10字) 9.文中对秋声之势,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刻画得栩栩如生,似呼之欲出。请根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对秋声之势所作的正面描写为                     。(不超过9字) (2)所作的侧面描写为                   。(不超过13字) 10.文中对“童子”作了两次描写。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两次描写分别是什么? (1)     描写,如: ; (2)     描写,如: 。 11.欧阳修极力摹写秋声,列举自古以来关于“秋”的种种说法,抒写秋声所带给人的感受,其意图是什么? 答: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译文: (2)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译文: 三、一法一练———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之“联想推断法”   遇到一些陌生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联想推断其意义。 1 联系成对的反义词、同义词。几个结构 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这种特殊的互文对举现象在古汉语中非常普遍。如:文中“草拂之而色变”与“木遭之而叶脱”两句中的“拂”与“遭”对应,意思有相同之处。 2 联系成语。即从成语和习惯用语中考察古 词古义。由于不少成语中保留了古文言句法及一词多义现象,因此解题时联想自己熟悉的成语典故,也是解答文言实词题的方法之一。如:文中“烟霏云敛”的“霏”字可以联系成语“雨雪霏霏”,从中可以推出为“浓厚,密集”之义。 3 联想课文。遇到需要解释的词语,联想初 高中的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如:“金铁皆鸣”中的“金”与《劝学》中“金就砺则利”的“金”意义相同,都解释为“金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3~14题。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 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 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