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2026学年北京版(新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全册)知识点梳理归纳 多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乘法 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利用乘法口诀简化计算,先算非零部分与一位数的乘积,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如30×2,先算3×2=6,再添1个0得60;400×5,先算4×5=20,再添2个0得2000。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后相加。如23×3,拆成20×3 + 3×3 = 60 + 9 = 69。 核心考点:快速口算整十数与一位数的乘法,为笔算奠定基础。 笔算乘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两位数的个位、十位;个位相乘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十位相乘后要加上个位进的数。如48×2,个位8×2=16,写6进1;十位4×2=8,加1得9,结果为96。 三位数乘一位数(含连续进位):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三位数的个位、十位、百位;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前一位相乘后必须加上后一位进的数。如365×4,个位5×4=20,写0进2;十位6×4=24,加2得26,写6进2;百位3×4=12,加2得14,结果为1460。 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末尾有0:可先算非零部分,再在积的末尾添对应个数的0,如250×3=750(先算25×3=75,再添1个0)。 中间有0:0也要参与运算,相乘得0后若有进位需加进位,如304×5,个位4×5=20,写0进2;十位0×5+2=2;百位3×5=15,结果为1520。 核心考点:笔算中的进位处理(避免漏加进位)、中间有0的乘法运算。 估算与实际应用 乘法估算:把多位数看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与一位数相乘估算结果。如29×6≈30×6=180;312×4≈300×4=1200。估算用于解决“够不够”等问题,无需精确结果。 实际应用题型: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如“每箱有12瓶饮料,5箱共多少瓶?”列式12×5=60(瓶)。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如“小明有8张卡片,小红的卡片数是小明的4倍,小红有多少张?”列式8×4=32(张)。 购物问题:总价=单价×数量,如“一个书包78元,买3个需要多少元?”列式78×3=234(元)。 观察物体(一) 观察单个物体 观察角度:从正面、侧面(左侧面、右侧面)、上面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如观察长方体文具盒,正面可能是长方形(印图案的面),上面是较窄的长方形,侧面是更窄的长方形。 常见物体的观察特征: 正方体:从任意面观察,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球体:从任意方向观察,看到的都是圆形。 圆柱:从正面、侧面看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从上面看是圆形。 观察组合物体 观察方法:观察由2-3个相同正方体(或长方体)组成的简单组合体时,先确定观察位置,排除被遮挡的部分,只看能看到的面。如2个正方体上下叠放,从正面看是2个上下排列的正方形;前后排列时,从正面看只有1个正方形(后面的被遮挡)。 核心考点: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判断观察者的位置;或根据观察者位置,想象看到的图形。 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 长度单位的认识 常用长度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其中千米是较大单位(用于计量较长距离),毫米是较小单位(用于计量较薄、较短的物体)。 单位实际意义: 1千米:约是学校操场4圈的长度(操场1圈250米); 1分米:约是手掌的宽度; 1毫米:约是1分硬币的厚度。 单位间的换算 核心进率: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相邻单位间进率除千米和米外均为10)。 换算方法: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乘进率”,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如5米=50分米(5×10),70厘米=7分米(70÷10),3千米=3000米(3×1000)。 复合单位换算:如2米3分米=23分米(2×10+3),45毫米=4厘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