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7.2.1 氨气的性质与用途 课前导入 以合成氨为代表 的化学合成技术 氨气 (一)物理性质 气态 无色 有刺激性气味 -33.5℃(易液化 得到液氨) 比空气小 极易溶于水(1:700) 状态: 颜色: 气味: 沸点: 密度: 溶解性: 氨液化时放出大量的热,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使周围空气迅速变冷,常用作制冷剂。 冰块 氨气 液氨 氨 实验4-8(喷泉实验): 现象:烧杯里的液体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中的液体呈红色。 操作:打开止水夹,挤压滴管的胶头。 思考探究 3.氨气与水为什么能够形成喷泉实验呢? 4.CO2与NaOH溶液是否也能够形成喷泉实验呢? 烧瓶内的氨气极易溶于水并且与水反应,造成烧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将水(溶液)压入烧瓶产生喷泉现象。 能,因为CO2能与NaOH反应,使烧瓶内外形成压强差,从而产生喷泉现象。 5.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a.烧瓶干燥。 b.装置的气密性好。 c.收集的气体纯度尽可能高。 气体 HCl NH3 CO2、SO2、 Cl2、H2S 吸收剂 水或NaOH 溶液 水或 盐酸 浓NaOH 溶液 形成喷泉实验的常见物质组合 思考探究 1.酚酞溶液为什么变成红色? NH3溶于水的溶液呈碱性。 (二)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亲水性 部分电离:NH3·H2O NH4++OH- NH3+H2O NH3·H2O(一水合氨,一元弱碱) 氨气溶于水所得的溶液叫氨水。 一、氨(唯一的显碱性气体,但它本身不是碱) 2.氨水与液氨有何区别? 纯净物 混合物 NH3分子 NH3、NH3·H2O、H2O、NH4+、OH-、H+ 不具有碱性 显弱碱性,具有碱的通性,受热易分解 常温常压下不存在 常温常压下可存在 思考探究 试剂特点: 保存方法: 氨水 易挥发,不稳定,易分解。 使用棕色试剂瓶,避光密封。 知识拓展 氨水的成分和性质 3种分子: NH3 H2O ,NH3 ,H2O 3种离子: NH4+ ,OH- ,H+ 弱碱性 NH3 H2O 不稳定,易分解 使Mg2+、Al3+、Fe3+等 使Cu(OH)2、AgCl等沉淀溶解 密度小于1g cm-3,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物理 性质 化学性质 成分 2.与酸反应: NH3 + HCl = NH4Cl (白烟) 现象:产生大量白烟 【实验】用玻璃棒蘸浓氨水,与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有何现象?为什么? 应用:可检验NH3或HCl 反应方程式: (二)化学性质 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 沾有浓氨水的玻璃棒 HCl NH3 现象:产生大量白烟 NH3+HCl=NH4Cl NH4Cl 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不能。 1.在反应中为什么会产生白烟? 挥发出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在空中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小颗粒。 2.硫酸或磷酸与氨气反应能否产生白烟? 思考·交流 2.与酸反应生成铵盐:恋酸性 NH3 + HCl = NH4Cl (白烟) 反应方程式: NH3+HNO3 = NH4NO3 (白烟) 2NH3+ H2SO4 = (NH4)2SO4 所以 NH3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思考探究 在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应该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NH3是氮的最低价(-3价)化合物,表现出还原性。 在通常情况下,氨与氧气不易反应,但在加热和催化剂(如铂丝或Cr2O3)存在下,氨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并放出热。 3.氨的催化氧化 4NH3 + 5O2 ==== 4NO + 6H2O 催化剂 △ 氨的催化氧化(工业制硝酸的第一步) 学以致用 三、氨气的检验 (1)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2)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白烟产生 氨 1.实验室常利用铵盐与强碱反应共热放出氨气来制备氨气 2.实验装置 固体+固体→气体 ①制取氨时,不能用硝酸铵代替氯化铵。因为硝酸铵在加热过程中可能发生爆炸。也不能用氢氧化钠代替熟石灰,因为氢氧化钠具有吸湿性,易结块,不利于产生NH3。 ②因为NH3为碱性气体,且能与CaCl2反应生成CaCl2·8NH3,所以不能用浓硫酸、无水氯化钙、P2O5等代替碱石灰干燥NH3。 特别提醒 四.实验室制法 氨 实验室常利用铵盐与强碱反应共热放出氨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