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生物学科第二次考试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几丁质与胰岛素的元素组成完全相同 B.维生素D和脂肪均属于固醇类物质 C.茶叶中的微量元素Mg可以参与叶绿素的构成 D.幼苗中的水可参与形成NADPH,也可参与形成NADH 2.下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部分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B.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过程中,结构③的膜面积基本不变 C.分裂旺盛的细胞中,若破坏结构⑤,会导致双核细胞的出现 D.结构②⑦均有物质运输、信息交流的功能,但只有⑦依赖受体 3.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肾小管和集合管各区段对Na+具有主动重吸收作用 B.分布于线粒体和叶绿体内膜上的ATP合酶可作为H+运输通道 C.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 D.低密度脂蛋白通过转运蛋白介导的胞吞作用进入细胞且消耗能量 4.线粒体与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线粒体功能障碍所致的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最重要的病理机制,线粒体基因突变是遗传性糖尿病的一种最常见的形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线粒体能产生[H],也能消耗[H],能产生ATP,也能消耗ATP B.线粒体是真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C.人吸入18O2后,在线粒体中可以产生C18O2和H218O D.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线粒体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结构异常,从而引发糖尿病 5.如图是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核膜和内质网连通,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 B.核孔是DNA聚合酶、mRNA、DNA等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C.图中有中心体,说明该生物一定是动物细胞 D.核仁是遗传物质储存的场所,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6.蛋白质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作为一种“分子开关”,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转化过程。如图是Rb蛋白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TP水解导致的Rb蛋白磷酸化和构象改变一般不可恢复 B.Rb蛋白磷酸化过程中ATP中的特殊化学键全部断裂 C.ATP水解过程产生的磷酸基团还可用于ATP的再次合成 D.Rb蛋白磷酸化的过程伴随着细胞中放能反应的进行 7.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田间管理经验和生活经验,如间作(同一生长期内,在同一块田地上间隔种植两种作物)、套种(一年内在同一块田地上先后种植两种作物)和轮作(在不同年份将不同作物按一定顺序轮流种植于同一块田地上)等,通过这些农业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农业上采用轮作的方式可提高土壤中养分的利用率,减少病虫害发生 B.间作、套种都利用不同作物之间的互补效应来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C.“玉米带大豆,十年九不漏”,不同作物可通过间作提高产量 D.合理轮作、合理密植分别通过增加作物密度和调整种植顺序来提高产量 8.许多龟类缺少性染色体,其受精卵在低温下发育为雄性,在高温下发育为雌性,且在发育完成后性别不再改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环境因素可能影响生物的性别分化 B.细胞分化一般是稳定的,不可逆的 C.没有性染色体的生物也可能存在性别分化 D.龟类性别形成过程中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9.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可结合在微生物的细胞膜上,将K+运输到细胞外如图所示,降低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使微生物无法维持细胞内K+离子的正常浓度(忽略对其他离子的影响)而自动结束生命。下列关于缬氨霉素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诱导细胞坏死抑制细菌生长 B.发挥作用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有关 C.可能是一种与K+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 D.对K+的运输速率受到K+浓度差的影响 10.基因型为Aa的某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