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54251

【2025秋人教八上物理情境教学课件含视频】5_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1课时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1页PPT)

日期:2025-11-2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333418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规律,成像,凸透镜,PPT,31页,探究
  • cover
(课件网) 2025年秋人教新版八上物理情境教学课件含视频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1课时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物理观念 通过实验探究,能说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科学思维 通过对基于实验获得的证据进行分析、推理与论证,发展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 通过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深化对于问题、证据、解释、交流这些要素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增强对物理学的热爱,体会收集证据的重要性,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展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愉悦. 重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习目标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投影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体离镜头比较远 物体离镜头比较近 物体离镜头比较近 问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看到了照相机、投影机、放大镜的凸透镜成像情况. 那么,凸透镜成像究竟有什么规律呢 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物距有什么关系? 思考 由此可见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物距)有关系. 新课引入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 验 1. 设计方案,收集证据 【实验思路】 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把每次观察到的物距以及像的虚实、大小、正倒等情况都记录在表格中,比较实验数据,看看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物距有什么关系,寻找其中的规律. 【实验过程】 调整发光物体、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高度相同. (1)把发光物体放在较远处,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和像距. (3)继续向凸透镜移动发光物体并调整光屏的位置,重复以上操作.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的像吗 当在光屏上看不到发光物体的像时,可以撤去光屏,从光屏一侧向凸透镜方向看去,观察发光物体的像.此时发光物体和它的像在什么位置 (2)把发光物体向凸透镜移近几厘米,放好后重复以上操作. (4)记录凸透镜的焦距 f,把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和观察的结果填入下表. 每个小组可以自己选择适当的物距,并与各小组共享测量的数据. 物距/cm 像的性质 像距/cm 正倒 大小 虚实 f=___cm 点击播放视频 物距/cm 像的性质 像距/cm 正倒 大小 虚实 32 倒立 缩小 实像 14 20 倒立 等大 实像 20 15 倒立 放大 实像 30 10 不成像 ——— 2 正立 放大 虚像 ——— 实验记录表格 f = 10 cm 【实验结论】 2. 得出结论,作出解释 物距/cm 像的性质 像距/cm 正倒 大小 虚实 32 倒立 缩小 实像 14 20 倒立 等大 实像 20 15 倒立 放大 实像 30 10 不成像 ——— 2 正立 放大 虚像 ——— 实验记录表格 f = 10 cm 倒立 倒立 倒立 实像 实像 实像 u>f 一倍焦距外成倒立的实像 u = f 一倍焦距不成像 不成像 正立 虚像 u<f 一倍焦距内成正立的虚像 一倍焦距分正倒、虚实,内正外倒、内虚外实 物距/cm 像的性质 像距/cm 正倒 大小 虚实 32 倒立 缩小 实像 14 20 倒立 等大 实像 20 15 倒立 放大 实像 30 10 不成像 ——— 2 正立 放大 虚像 ——— 实验记录表格 f = 10 cm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 二倍焦距外成缩小的实像 等大 u = 2f v = 2f 二倍焦距成等大的实像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成放大的实像 u = f 正立 放大 虚像 u<f 一倍焦距内成放大的虚像 二倍焦距分大小,内大外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焦分虚实,内虚外实; 二焦分大小,内大外小; 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 简记口诀: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正倒 大小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2f u=f 不成像 ——— u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