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58024

【沪科八上物理情境教学课件含视频】5_4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36页ppt)

日期:2025-11-2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3528028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ppt,36页,密度,液体,固体,测量
    (课件网) 2025年秋沪科新版八上物理情境教学课件 第四节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物理观念 通过实验深化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尝试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科学思维 通过多次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进一步发展演绎推理的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 通过经历多次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增强设计实验方案、利用测量工具进行规范测量以及收集证据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经历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的全过程,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养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学习目标 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密度的大小鉴别物质、选择材料,因此需要测量物质的密度.例如花岗岩碑石的样品与盐水,怎样才能科学地测量它们的密度呢? 天平 ? 新课引入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 学会用量筒和量杯测量液体的体积. 2. 测量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器材】 天平 量筒 不规则小石块 量杯 【实验目的】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实 验 1 细线 安全 警示 使用量筒和量杯时轻拿轻放、规范操作,避免打碎. 【实验原理与设计】 量筒 量杯 天平 观察右侧的量筒,思考下列问题: 1. 该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 2. 该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多少? 3. 该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 mL 100 mL 1 mL 认识量筒 单位换算: 1 L=1 000 mL 1 dm3=1 000 cm3 1 L=1 dm3 1 mL=1 cm3 量筒的使用方法 若液体下凹,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若液体上凸,视线应与凸液面的最高处相平. 1. “看”:看最大测量值和分度值; 2. “放”: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 3. “读”:视线应与液面相平; 4. “记”:数值和单位. 平视 俯视 仰视 55 mL 50 mL 45 mL 俯视液面时,读数会偏大 仰视液面时,读数会偏小 简记:仰小俯大 下面三种读数方式,哪一种正确? 思考 V1 V2 排水法:V物=V2-V1 思考 对于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我们也可以借助量筒或量杯进行测量,怎样用量筒或量杯测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呢? 当ρ物<ρ水时,物体会漂浮在水面上,如何测量漂浮物体的体积? V物=V2-V1 V物=V2-V1 V1 V2 针压法 助沉法 V1 V2 思考 ①将适量的水倒入溢水杯中,让水面与溢水口相平,在杯口下方放一小空烧杯; ②将物块轻轻放入溢水杯中,浸没水中后的物块所排开的水全部盛于空烧杯中; ③用量筒测出烧杯中水的体积V,即为固体体积. 若固体体积较大(无法放进量筒)———溢水法(排水法). 方 案 一 方 案 二 物体表面沾有水,导致质量m测量值偏大,测量的密度ρ偏大. 【方案讨论】 m m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将此时液面的刻度值V1 记录到表格中; (3)将小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把此时液面的刻度值V2记录到表格中; 点击播放视频 实验 次数 小石块的质量m/g 放入石块前量筒中液面的刻度值V1/mL 放入石块后量筒中液面的刻度值V2/mL 小石块的体积V/mL 小石块的密度ρ/(kg·m-3)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33.3 50 62 12 2.78×103 (4)重复以上步骤,多次测量.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结论】 【交流讨论】 (1)若实验中在测小石块的体积时,小石块放入水中有水溅出,那么测得的小石块密度值准确吗?为什么呢? 会导致所测小石块的体积偏小,由 可得,测得的小石块密度值偏大. 将三次测量计算出的密度值求平均值作为结果 (2)若小石块具有吸水性,则测得的小石块密度值准确吗?为什么? 小石块具有吸水性,会导致所测小石块的体积偏小,由 可得,测得的小石块密度值不准确. 思考 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