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 16 Na:23 Mg:24 Cl: 35.5 As:75 第I卷(45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东北的豆腐作为中国传统美食相传在汉代发明,传统方法制作出来的豆腐口感美味,如图是关于古法制作豆腐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豆腐属于混合物 B.“滤渣”步骤涉及过滤原理 C.经过煮浆后可以得到豆浆,稀豆浆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 D.用模具压制豆腐“成型”的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 2.下列关于Fe、Cu、Mg、Al四种金属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四种元素的单质只有三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氢气 B.制备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C.将Mg棒和Al棒作为原电池的两个电极插入NaOH溶液中,Mg棒上发生氧化反应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3.下列各组离子或分子能大量共存且当加入相应试剂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并完整的是( ) 选项 离子或分子 加入试剂 离子方程式 A K+、Mg2+、 溶液 B Na+、、Cl- NaOH溶液 C K+、NH3·H2O、Cl- 通入少量CO2 D Ca2+、、 NaHSO4溶液 4.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或得出正确结论且操作规范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或结论 实验操作、现象 A 除去NaHCO3固体中的Na2CO3 将混合物装入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恒重 B 该实验证明铁和浓硝酸发生反应生成了NO2 将红热的铁丝伸入浓硝酸中,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 C 反应结束后溶液中的溶质中不含Cu(NO3)2 向含有物质的量之比为2:1的H2SO4和HNO3的混酸稀溶液中加入过量铜粉,生成气体,溶液变蓝 D 判断某溶液中含有Na+,不含K+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观察到火焰呈黄色 5. 利用如下实验研究浓硫酸的性质。 实验1:取2 g蔗糖放入大试管中,加2~3滴水, 再加入3 mL浓硫酸,搅拌,蔗糖变黑,同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观察到KMnO4溶液褪色。 实验2:将一小片铜放入试管中再加入3 mL浓硫酸,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观察到品红溶液褪色。将反应后的混合物溶于水,得到蓝色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1” 只可以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强氧化性 B. “实验1”中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澄清石灰水可检验是否含CO2 C. “ 实验2”可以说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 D. “实验1”和“实验2”的现象都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6.利用NaClO溶液可以回收光盘金属层中的少量Ag。反应原理为:ClO—+ Ag + H2O →AgCl+X2↑+OH—(未配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ClO作为氧化剂 B.X2表示H2 C.AgCl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若溶解1molAg,则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7.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备、纯化CO,并探究CO和Na2O2的反应(CO+Na2O2Na2C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开始时,依次点燃a、c处酒精灯 B.装置d中的试剂可选用NaOH溶液 C.装置b中的试剂可选用无水CaCl2 D.加热一段时间后,硬质玻璃管中白色粉末变为 淡黄色 8.下列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配制NaCl溶液 B.除去中的HCl C.实验室制 D.检验待测液中是否含有 9.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发出了从二氧化碳、甲醇、甲醛等碳一化合物到淀粉(C6H10O5)n和己糖的合成方法,实现了较高转化效率与精准可控构型的己糖人工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的摩尔质量为162n B.1 L 1 mol·L-1的甲醇水溶液中含有1 mol H+ C.50 g质量分数为64%的甲醇水溶液中含有3 mol O—H D.当4.4 g CO2全部转化为甲醇(CO2+3H2=CH3OH+H2O)时,转移0.2 mol电子 10. 下图是某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其中X是一种强碱,其焰色反应为黄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