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60287

【教学评一体化】北师大版三上8.2《购买水果》(教案)

日期:2025-11-2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27064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学,一体化,北师大,三上,购买水果,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2 购买水果》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第八单元 课题 购买水果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理念 以 “三(1)班联欢会购买水果” 为真实生活情境,延续 “以学生为中心” 的理念,通过 “发现记录问题 — 优化记录方法 — 实践应用分析” 的活动链,引导学生经历 “明确需求 — 改进调查记录 — 统计数据 — 合理建议” 的完整过程。在实践中掌握 “画符号”“写‘正’字” 等清晰的记录方法,深化数据意识,提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 “资源采购” 类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 “调查与记录” 单元的第二课时,是对第一课时 “评选吉祥物” 知识的延伸与深化。核心在于解决第一课时中 “数据记录混乱” 的问题,重点引导学生理解 “清晰记录数据” 的重要性,掌握更规范、高效的记录方法(如符号记录法、“正” 字记录法),并能根据统计数据给出 “合理购买水果” 的建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能巩固 “调查 — 记录 — 分析” 的核心流程,又能为后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更复杂的数据呈现方式奠定基础,帮助学生形成 “有序记录、科学分析、合理决策” 的思维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课时已掌握“举手投票”“表格填写”等调查方法,对“数据记录”有初步体验,但在实际操作中易出现“记录混乱、速度慢、易出错”的问题(如文档 2 中“写字速度跟不上”“记乱了” 的情况)。三年级学生仍以具象思维为主,对“符号化、结构化”的记录方式接受度较高,但对“‘正’字记录法中每笔代表 1 人、每字代表 5 人”的计数逻辑需重点引导。部分学生可能在“根据数据结合实际(如预算、水果保鲜)提购买建议”时,仅关注“人数最多”,忽略现实因素,需通过讨论帮助其全面思考。 核心素养目标 1. 数据意识:通过优化水果调查记录方法,能理解“清晰记录”对数据准确性的影响,掌握“符号记录”“‘正’字记录”两种高效记录方式,能准确统计数据并分析结果。2. 问题解决能力:在面对“记录混乱”的问题时,能主动思考改进方法,在实践中对比不同记录方式的优劣,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应用意识:能根据水果调查数据,结合“人数需求”“实际情况(如预算、保鲜)”给出合理的购买建议,将数学统计知识应用于生活采购场景,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 “符号记录”“‘正’字记录” 两种清晰的调查记录方法,能准确统计四种水果(苹果、橘子、香蕉、梨)的喜欢人数,根据数据判断 “哪种水果喜欢人数最多 / 最少”。 教学难点 理解“‘正’字记录法”的计数逻辑(每笔 1 人、每字 5 人),能根据统计数据结合生活实际(如水果数量冗余、预算限制)给出科学合理的购买建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含三(1)班联欢会场景图、四种水果图片、混乱记录案例图、“正” 字记录法演示动画)、实物工具(每人一张 “水果喜好投票卡”、小组记录单(空白版 + 符号记录模板 +“正” 字记录模板))、奖品(水果造型橡皮,奖励积极思考和正确记录的学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创境导课,引出问题 1. 衔接旧知:课件播放第一课时 “评选吉祥物” 中 “记录员数错人数” 的片段,提问:“上节课我们用举手投票选吉祥物,有的记录员出现了漏数、记错的情况,大家还记得吗?”2. 创设新情境:展示三(1)班联欢会场景图,配音:“三(1)班要开联欢会,想给同学们买苹果、橘子、香蕉、梨四种水果,可不知道每种买多少,于是大家用‘写名字投箱’的方式调查喜好,却出现了新问题(出示文档 2 中‘记乱了’的记录画面)。”3. 提出核心问题:“大家看,这样的记录又乱又容易错,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