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 12.3 物质的比热容 第1课时 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比热容的概念 情境导入 课标要求 巽寮湾位于大亚湾的东部,水奇清、沙奇白,被誉为“绿色翡翠”和“天赐白金堤”.晴朗的夏日去巽寮湾游泳,感到沙子烫脚,但海水却很凉爽,这是为什么呢? 1.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 2.能运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运用比热容说明为什么沙漠中的昼夜温差比海边的大. 课前|自主预习 课堂|探究学习 课后|巩固提升 课前|自主预习 1.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如图所示是“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 (1)需要用 托盘天平 测量相等质量的食用油和水,测量加热时间用到的器材是 停表 ,测量升高的温度用到的器材是 温度计 . 托盘天平 停表 温度计 (2)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后,食用油和水吸收的热量 相同 ,温度的变化量 不同 .水的温度变化量小,说明水的吸热能力 强 . (3)实验中用到的探究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和 转换法 . 相同 不同 强 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2.比热容 (1)物理意义: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的大小. (2)定义: 一定质量 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 质量 和 升高的温度 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符号 c 表示. (3)单位: 焦每千克摄氏度 ,符号是 J/(kg·℃) . 一定质量 质量 升高的温度 c 焦每千克摄氏度 J/(kg·℃) (4)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为 4.2×103 J/(kg·℃) ,其物理意义是 质量为1 kg 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 ℃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 J . (5)水的比热容较 大 的应用:通常情况下,与同等质量的其他物质构成的物体相比,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 多 (填“多”或“少”).例如:取暖、散热、调节气候等. 4.2×103 J/(kg·℃) 质量为1 kg 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 ℃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 J 大 多 课堂|探究学习 课堂|探究学习 课后|巩固提升 课前|自主预习 探究“比较水和煤油吸热能力”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加热装置.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质量m 相同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水的温度/℃ 20 26 31 36 41 45 煤油的温度/℃ 20 33 45 56 66 75 (1)除图中所显示的实验器材外,本实验还需的测量器材有 秒表和天平 . (2)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加热的时间 来反映的. (3)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上表所示. ①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水的吸热能力大于煤油的吸热能力 . ②得到该结论的理由是 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温慢 . 秒表和天平 加热的时间 水的吸热能力大于煤油的吸热能力 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温慢 1.比较物质吸热本领强弱的方法:相同条件下,升温大的吸热本领弱,吸收热量多的吸热本领强. 2.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探究某个因素对物质吸收热量多少有关时,应保持其他因素不变. 3.转化法的应用:物体吸热的多少可以通过加热时间长短来反映. 4.比热容反映了不同物质吸热本领的强弱,吸(放)热本领越强的物质,相同条件下升(降)温越少. 3.〔探究多思〕某班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 (1)实验步骤:①取 质量 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按右图组装实验器材. ②观察并记录加热前两液体的初温t0,预先设定好加热的末温t1. ③分别给两液体加热,并记下加热 时间 . 质量 时间 ④将实验数据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液体 名称 液体质 量m/g 液体初温 t0/℃ 液体末温 t1/℃ 加热时间 t/min 液体 名称 液体质 量m/g 液体初温 t0/℃ 液体末温 t1/℃ 加热时间 t/min 水 2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