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64498

四 总复习 单位“1”不同的的分数应用题复习课 教案(表格式) 六年级下册数学北京版

日期:2025-11-27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20612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复习,教案,北京,数学,下册,六年级
  • cover
教学内容 单位“1”不同的的分数应用题 学情分析 学生对分数的基础知识已经牢固掌握,但对于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解决方法还不能迎刃有余,这节课在复习一般分数应用题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复习不同单位“1”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目标 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量关系,沟通分数、份数、比之间的联系,感悟分数单位在比较中的独特价值,丰富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画图、尝试的多样经验,建立数学模型。 激发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增强自觉运用画图、尝试等策略的意识,发展数感、几何直观,体会转化思想,化繁为简。 教学重点 理解数量关系,沟通分数、份数、倍数、比之间的联系,感受方法多样和方法恰当。 教学难点 通过画图建立从等量关系入手思考的分数问题的模型。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讲练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一:学校昆虫社团组织六年级学生学习制作昆虫标本。 我们来解决几个六年级学生做标本时的数学问题。 出示活动建议: 1.独立完成,写清楚想法和过程。 2.小组研究:小组内的不同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独立研究,小组交流,集体反馈。 策略一: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模型。 ①份数方法 我是按照分份儿的方法想的,根据“六(1)班故事书本数的和六(2)班故事书本数的相等”这句等量关系,画出线段图,发现每一份都是相等的,六(1)有这样的3份,六(2)有这样的5份,按份数来思考,转化成整数的实际问题。 5+3=8 56÷8=7(本) 六(1):7×3=21(本) 六(2):7×5=35(本) 师:这位同学用什么方法解决了问题呢? 预设:用画图的方法,把一道普通的分数实际问题用“份数”的知识巧妙地解决了。 追问:看来,分数和份数紧密相连,有这么多同学用到了画图法来解决问题。那你们画图时的依据是什么呢? 预设:六(1)有三份取了1份,六(2)有五份取了1份,他们都是取的1份,而且各班取的1份与1份是相等的。 小结:取的那1份是相等的,可见分数单位的作用特别大。只要找到六(1)班的这1份与六(2)班的这1份是相等的,我们就知道每一份都是相等的,所以我们能一眼就看出你们说的3份和5份的关系。真简单、真直观。 ②比的方法 比和份数有关。六(1)和六(2)故事书本数的份数比是3:5;有了数量关系的比,就可以转化为按比分配。 六(1):56×=21(本) 六(2):56×=35(本) 追问:有了份数的比,就知道了各自的份数,来解决问题,更加深刻、简便。能在图上找到与份数相对应意思吗? 预设:图上的虚线对应着相等的一份,是六(1)的三份中的1份与六(2)五份中的1份相等,所以份数比真的是3:5。 策略二:设数法,通过分数实际问题中的量率对应理解总份数。 追问:当我们得到3份和5份时,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又能和刚才的方法一样,与线段图建立联系了。那前面两步他是怎么得到3份和5份的呢? 预设:用“设数法”的方法,通过量率对应,求得总份数。 小结:通过设一个相等的数量,就分别找到了量率对应,从而求出每个班的总份数来解决问题。 策略三:列方程法: 追问:用方程法解决问题,大家能看出等式中的数量关系与线段图之间的联系吗? 预设:方程等式仍然是利用六(1)班三份中的1份与六(2)班五份中的1份是相等的关系列方程。 策略四:尝试法(出现几率少) 师:我们看,尝试列表也是可以解决问题的。重要的是,每一份的数量要确保相等。 对比不同方法时,追问:不同的策略、不同的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预设: ①分数、份数、比之间有联系,可以相互转化,难题就容易解决了。 ②每份数是相等的,抓住这个不变量解决问题。找到相等的1份非常重要。 ③每种方法都能和画图法找到联系。 【设计意图:线段图便于直观地理解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