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包括正方体)点、面、棱的特征。 2.在搭建、画图、想象等活动中,建立丰富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生活实例,根据几何特征识别并描述现实中的长方体与正方体物品,发展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能力。 学习准备:材料包(小棒、锦囊)、若干张便利贴、名牌+能量糖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 学习重点:正确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建立丰富的表象,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 学习难点:通过画透视图(三维图),了解长、正方体的结构特征 教学流程: 一、操作想象,认识结构特征(20分钟) 1.搭:一般长方体 师: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初步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今天我们继续研究长方体。(揭题) 师:想一想,如果给你这样一些小棒———3紫4绿5蓝,你能搭出一个长方体吗? 预设1:有人说能,有人说不能 师:那我们搭搭看呗! 预设2:都说行的。 师:那搭出来的长方体是怎么样的呢?拿出材料包,搭搭看。 师:搭成功了没有?怎么会没搭成的呢? 生:紫色少了一根,蓝色多了一根。 师:你们也是这样吗?缺的那根看看黑色的锦囊里有没有?(生搭) 师:现在搭成功了吗?举起来看看。 师:刚才我们从一开始的搭不成,到后来的搭成了,你对长方体有什么新的认识? (根据学生回答顺势而导,认识面、棱、顶点,以及长方体的结构特征,形成板书) 生:有12条边(棱) 师:这么多吗?大家数数看。 师:数量没问题,名称得改一改。在立体图形中,面与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棱又围出了面,棱与棱的交点叫做顶点。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宽、高。 师:如果换一种摆法,你还能找到它的长宽高吗?有什么发现? 小结:摆法不同,长宽高也会有所不同。 师:观察长方体中的面、棱、顶点(板书),你还有什么发现? 预设1:棱可以分成3组,每组4条长度相等。 预设2:有8个顶点 预设3: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搭:特殊长方体 师:添加一根紫色我们成功搭出了一个长方体,那如果再给你三根蓝色小棒,能搭出怎样的长方体呢?先想后搭。 师:搭成功了吗?是长方体吗?(是)这个长方体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生:长和宽一样了,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另外四个面是一样的长方形。 师:你们发现了吗?真是够特殊的。那同学们想一想:长方体还能不能变得更特殊呀? 生:如果全部用蓝色小棒,就成了一个正方体。 师:你们想到了吗?(课件演示动态变化过程) 师:你们能像刚才研究长方体一样研究一下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吗?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开始吧! (根据学生汇报补充正方体的结构特征) 小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这时的长宽高都相等,因此都叫“棱”。 二、画图操作,探究本质特征(13分钟左右) 1.画:示意图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借助“观察、操作、想象”对长方体有了更多的认识。不过,关于长方体呀,光会搭还不够,还要会画。因为后续有很多和长方体相关的问题需要画出示意图。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挑战———画长方体”。 师:请以这样一个长方体为模特,画一个长方体示意图。 (汇报时选四幅作品———三对一错) 师:我选了四幅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他们都画对了吗?有没有你想吐槽一下的? 师:我也想吐槽一下。虽然长方体一般就是这么画的,但是我却发现了一个大问题———面、棱、顶点的数量好像都不太对哦!不信我们数数看。(少了3个面、三条棱、一个顶点)怎么会这样? 生:因为后面被挡住了。 2.画:透视图 师:哦,原来这些同学画的都是只看到三个面的半露式的长方体。那我们能不能想想办法,怎么改一改,让挡住的面棱顶点都看得见? (学生自主尝试后,组织汇报交流) 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