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必修4《哲学与文化》 2.2运动的规律性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05-07日。立夏之际,蛙声蝉鸣,草长莺飞,万物进入了生长的旺季,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观看二十四节气相关视频,思 考视频中展现了哪些运动? 什么是运动?物质和运动是什么关系? 1 整个世界是 运动变化的 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和哲学概念中的运动是一回事吗? 自然界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 人类社会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人的思维也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一)运动的含义 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拓展】哲学上讲的运动是对世界上一切运动形式共同特征的概括和总结,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运动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世界运动变化的载体是什么? 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 运动载体:宏观物体、微观粒子、生命有机体等 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的 运动载体:生产方式 人的思维是运动变化的 运动载体:人脑 ①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②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1.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1)上述观点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 离开物质谈运动:导致唯心主义的错误 2.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本身就有的而不是外部强加于它的 离开运动谈物质:导致形而上学的错误 (二)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①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②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运动是有规律的 2 人们为什么能在不同的节气安排不同的农事、生活活动? (请从规律的角度、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角度思考) ●四人小组讨论,完成议学任务: 1、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发明、消灭、创造、改变规律 × 节气变化 红灯停,绿灯行 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昼夜更替 万有引力规律 苹果落地 守株待兔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辨一辨:区分现象和规律: × × × × × × 规律 固有的——— 本质的——— 必然的——— 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造 不是表面的、现象的、外在的 是确定不移的,不是偶然的 稳定的——— 不是易变的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 ②规律具有普遍性: 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启示(方法论):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正确认识规律,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2.规律的特点: 人在规律面前是否无能为力? 3 人们为什么能在不同的节气安排不同的农事、生活活动? (请从规律的角度、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角度思考) ●小组讨论,完成议学任务: 意识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目的性 意识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自觉选择性 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动创造性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农耕实践 决 定 意识 指导 (二十四节气) 实践 (农事劳作) 把 变成 观念中的东西 (节气对应的农事安排) 现实的东西 (农作物) 意识可以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议 题 三 小 结 (四)人在规律面前是否无能为力? 1.人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