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民 只有人民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 人民就是江山 江山就是人民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因民之利而导之,顺民之意而能之 我将无我 不负人民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 自觉拜人民为师 中南海要始终直通人民群众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民之所忧 我必念之 民之所盼 我必行之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是历史的创造者 预习新知: 1.人民群众的地位、含义 2.人民群众的作用及分别如何理解 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涵、地位 4.总结社会历史主体原理 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三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地位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思考:是不是全体中国公民都是人民群众的范畴呢? ①每个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②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注意:英雄创造历史,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拓展:围绕着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始终存在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英雄史观 群众史观 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按照这一观点,中国历史完全是由孔孟老庄、秦皇汉武等大人物创造的。 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各解放区人民以无比巨大的热情,以源源不绝的人力物力给予前线以空前规模的支援。据统计,仅为支援淮海战役,动员起来的民工累计达543万人,向前线运送1460多万斤弹药、9.6亿斤粮食等军需物资。陈毅曾深情并形象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评价:是唯心史观。把某些伟大人物的思想和意志说成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因而是错误的。 评价:是唯物史观,正确指出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的含义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全体公民 人民群众 劳动 群众 (主体) 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 注意: ①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②人民群众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 ③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4种人) 社会主义劳动者 +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 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思考:人民群众是怎样推动历史的发展,具体有哪些作用? 综合探究一: 判断正误: 1、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是固定不变的。 2、英雄杰出人物不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 3、一切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人们都是人民群众。 4、人们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一样的。 5、劳动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唯一主体。 6、杰出英雄人物比人民群众对历史的作用大 × × × × × ×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的作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资料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②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生产活动 (物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