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70715

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三 3.1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件(18张PPT)

日期:2025-11-21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4556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高中,含义,PPT,18张,课件,特征
  • cover
(课件网) 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 第一框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第一框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标要求】 掌握科学思维的特点。 议题1.科学思维的含义 ●从思维的角度,谈谈你对新发展理念科学性的理解。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五大发展理念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要一体坚持、一体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 相互替代。新发展理念是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的战略指引,有利于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反映了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辩证思维 战略思维 综合思维 逻辑思维 历史思维 一、科学思维的含义 1.什么是科学思维? 阅读教材P14,自主梳理以下知识。 2.科学思维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正确思维的条件) 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不科学思维是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 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辨一辨:有人认为“科学思维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是并列的思维形态”。 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的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例题1:下列属于科学思维的是(  ) ①我思故我在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③辩证唯物主义 ④存在即被感知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①④违反了思维的规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辩证唯物主义符合认识规律,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②③符合题意。 DD 议题2.科学思维的特征 ●南北朝时期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为什么直到今天仍有适用性? 《隋书·律历志》载:“宋末,南徐州从事史祖冲之,更开密法,以圆径一亿为一丈,圆周盈数(过剩的近似值)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朒数(不足的近似值)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正数在盈朒二限之间。密率,圆径一百一十三,圆周三百五十五。约率,圆径七,周二十二。”早在南北朝时期,祖冲之就推算出圆周率的值介于3.1415926-3.1415927之间,并提出圆周率的密率为355/113,约率为22/7.今天,人们仍然在使用圆周率这个值。 祖冲之基于实践推算出圆周率的值,揭示了圆周计算中的规律。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只要今天人们仍然要计算圆周,圆周率就仍然是适用的。进一步说, 科学思维的客观性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或人们观念的不同而改变。 点评: 二、科学思维的特征 1.科学思维的特征有哪些? ⑴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①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②科学思维的认识结果能揭示和把握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是客观的。 材料: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制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地挥写了,然后他们写出来的,也只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例题2: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反映认识对象,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这体现了科学思维的(  ) A.权威性 B.客观性 C.预见性 D.可检验性 【解析】B:从“如实反映认识对象”可以看出,这里强调的是客观性,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不符合要求,ACD排除。故本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